至今为止工业革命有几次?许多人都能脱口答出:一共有三次。第一次的核心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第二次的核心是石油、电力和内燃机,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核心则是计算机和互联网。 这个“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中,还包含一个意思,那就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一次比一次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次比一次深远。进而来说,还隐含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们今后必将迎来第四次、第五次乃至第N次工业革命。通过这些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快。未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可是,认真观察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这种超级乐观主义恐怕是一厢情愿。蒸汽机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成就相当惊人,但这种速度和幅度的发展,以后是不是还能再现,是个很大的不确定。 首先要指出的是,公认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这个观点,现在天天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的人,可能很难接受,但如果你能跳出既有思维,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此前被你忽略的大量现实。 摩尔定律为典型代表的计算机时代,给人们提供了大量“飞速增长”的例子。我第一次买计算机的时候,硬盘只有几个G,而我最近购买的硬盘是4TB的——容量增长了几千倍。CPU的计算力,增长的幅度也是千倍万倍。如果汽车能按照计算机增长的速度发展,现在一升汽油应该能跑几万公里。 虽然汽车油耗这几十年已经大幅降低了,但一升油跑上几万公里,连科幻小说也不会这么写。可是你看,信息革命就做到了。可见,信息时代就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唯一阻碍你的,就是你的想象力不足。 说起来头头是道,但一看经济发展数据呢,就比较尴尬了。钻井平台、发电机、内燃机虽然傻大黑粗还污染环境,但却给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计算机虽然看上去很高大上,而且在按照摩尔定律一日千里地高速发展,可经济增长呢?在哪里? 美国有个得过诺奖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他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我们随处可见计算机时代,但就是在生产率的统计数据中看不到”。 当然,说计算机完全没有带来经济增长,那也不属实。美国的数据是,计算机带来的经济增长,只在1994年-2004年这10年间。这个推动力,比起电力和内燃气,可就差得太远了。 按照美国的数据,石油、天然气、电力、内燃机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间,差不多从1870年持续到1950年。就是在这个期间,美国跃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也就是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比后来的信息革命要大得多。理解这一点之所以有些困难,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很多方面我们都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 概括来说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基本上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塑造的。这次工业革命之前和之后的人类社会,面目全非,截然不同。 信息革命,却没有带来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列举数据很枯燥,我们换个思考方式,想象革命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何不同。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是美国1920年代的城市生活。在小说中,人们乘坐汽车去郊外旅游,在有游泳池的大house中开酒会。看这个小说会发现,其中的人物,除了没有手机和计算机,生活方式其实和今天的美国人差不多。 盖茨比时代的汽车当然比今天的汽车技术落后很多,但汽车仍然是汽车。1920年代的人如果穿越到今天,看到今天的汽车,或许会爱不释手很喜欢,但绝不会有什么不理解。同样的方向盘,同样的前后座椅,同样的四个橡胶轮胎,同样的油门刹车。说来说去,都是汽车嘛。 可是,如果一个前工业时代,比如中世纪的人,穿越到今天,会完全摸不着头脑。他只见过马车和轿子,从没见过汽车。一个铁皮盒子,没有马拉也没有人抬,却能自己走得飞快。这不是怪物吗? 再比如,电灯出现早期,开关是拉绳的——读者中肯定有人小时候就用过那种拉绳开关。到今天,电灯开关早已花样翻新、各式各样,还有智能声控的。但用过拉绳开关的人,很容易就能适应新式开关,稍一解释就明白了。可是,中世纪穿越过来只用过油灯的人,看到电灯,会完全不理解那是什么。那个东西为什么会发光?里面有油吗?赶紧把这灯泡揣回家,我家也有灯用了。 自来水管道和阀门都是金属制品,属于工业产品。所以,工业革命以前,没有自来水这种东西。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得去井里河里挑水。洗衣机里有电动机,工业革命以前肯定没有。现在我们去厨房,一拧开关,炉灶就有火了。过去,砍柴可是一项重要的家务劳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至于能放出冷气的空调,过去更是皇上也用不上。 然后我们看一下信息革命带来的变化。 计算机的功能,确实比打字机多出太多了。但用打字机打字的人,改用计算机,应该很容易吧。E-mail比电报也方便多了,但就传播速度来说,都是用电波,差不多吧。用MP3听歌,和用收音机、留声机听歌,区别有多大呢?在电视里看连续剧,和在手机上看连续剧,有本质的不同吗? 实际上,一个盖茨比时代(1920年代或者更早)的美国人,如果穿越到今天,他会发现一些没见过的小玩意儿,主要是办公室设备和娱乐设备,但整体上来说,社会的变化不大,都是他熟悉的场景和物品。装有暖气、自来水和下水道的房子、柏油铺设的街道、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轮船、铁路、钢铁大桥、百货商店、电影院、游乐场、咖啡馆、博物馆、各种家用电器。他都见过用过啊。 这些他熟悉的场景和物品,基本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相比之下,中世纪的人,如果穿越到盖茨比时代,只会成为目瞪口呆的傻子——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想都想不到的新奇东西。 更直观的比较是:停用手机断掉互联网,你能忍受多长时间?停电停水,你能忍受多长时间?我觉得有的人停用手机互联网,可能会感觉更好。 可见,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要远远小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中间的差距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十,而是数量级的差距。因为对社会的改变很小,所以信息革命促成的经济增长也就没有多大。 事实上,蒸汽机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也很有限。蒸汽机太庞大太笨拙,只能在少数场合应用,不像内燃气、电动机那样可以广泛应用。比如,虽然出现了蒸汽机火车,但从火车站到家这一段,人们还要坐马车。结果,蒸汽机出现以后,马车的数量反而增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极其重大的进程:人类开始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都是人类大规模利用埋藏在地下的化石能源。 新能源出现以后,渐渐出现了各种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利用新能源,代替以往的人力和畜力,做各种各样的事。由此,人们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今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是靠许多机器来“伺候”的。如果没有这些机器,如果靠人力或畜力,想要维持正常生活,我们都得像贵族那样有大量奴隶。 想象一下,如果把机器奴隶都换成人,会是什么样子。早上起床,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这得有人挑水有人烧水吧。打开炉灶就有火,这得有人砍柴吧。上班出门,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这得有人洗衣服吧。 如果开车去上班,就更复杂了。现在普普通通的家用车,都有好几十马力。过去能养上几匹马,就是富裕人家了。至于汽车那个冬天暖和夏天凉快隔绝噪音的温馨环境,秦始皇也没享受过啊。到了办公室楼下,走进电梯就上楼了,这要是靠人,得几个人抬个滑竿才行吧。 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通过各种机器,用化学能代替了人力,这才是对人的最大解放。所以,一言以蔽之,能源革命,且只有能源革命才是真正的工业革命。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一次工业革命。 信息革命,并没有让人类找到比化石能源更廉价更方便的新能源。虽然有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但这些新能源还很不可靠,不能从整体上取代化石能源。因为没有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革命,所谓信息革命,其实只是工业革命的延续和局部优化。 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到来,甚至会不会到来,完全不确定。 实际上,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放缓乃至停滞,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把工业革命能释放出来的推动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短时间内又刺激了一下,但终究还是增长乏力,发展又慢了下来。我们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也趋于放缓,进入“新常态”。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说到这里,也就说到了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可能是最大最困难的问题。如果下一次工业革命迟迟没有到来,如果就是找不到化石能源以外的新能源,人类社会会不会就此陷入“内卷”之中?如果内卷了,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讨论。 |
|
来自: 昵称21405352 > 《富国强国的工业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