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这段文字通过写父亲强迫“我”去背书,用“泼了一盆冷水”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的痛苦心理,侧面体现当时社会教育对孩子自然天性的遏制与禁锢,并通过对“我”背书的描写,尤其是“强记”一词说明了当时社会教育的死板。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出自《五猖会》,通过对“我”背书时痛苦情形的生动描写,形象写出当时社会教育的死板,也可以体现出当时家长对于孩子天性的不了解,侧面体现作者对他们错误教育理念的批判与苛责!。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出自《二十四孝图》,通过我国与他国儿童用书的差异,说明了当时社会教育思想被老一代教育思想所禁锢,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且体现旧社会对于孩子天性的禁锢 。 “郭巨埋儿”——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出自《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讽刺了愚孝,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说明作者对当时社会教育的死板,虚伪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儿童教育的观念就表达得更加清晰了,作者认为有的时候封建的教育不是正面的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反而从反面压抑了儿童向善向美的天性,让儿童对于一些道德规范产生了反感,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欢乐生活,说明了他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通过对于“我们”在去三味书屋后面园子里玩的情景,写出了“我”与同窗对于玩乐的渴望,也可以印证鲁迅先生解放孩子天性的教育观念。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对于儿童教育的理念总结以下几点:1. 解放孩子的自然天性,让孩子的天性不受遏制与刻板教育的影响。 2.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3.一味的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效果。4.家长应当了解孩子,不过度地强迫孩子。 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儿童教育的观念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的社会也非常合理和正确。我们应该提倡和不断反思,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依然存在着违背儿童天性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所以鲁迅的教育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字:林圣博)
|
|
来自: 桥妈hegt3ib2l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