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虽然自认不如诸葛亮,但他的子孙们却很厉害,除去大家熟悉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先后掌握曹魏朝政大权,其他几个儿子在西晋时也都是一方诸侯,“八王之乱”主要就是司马懿其他的几个儿子。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更不得了,不仅灭了东吴,而且还篡位称帝,追封司马懿为皇帝。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子孙们就籍籍无名了,很多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那么,诸葛亮的子孙是否真的无能呢?为什么不如司马懿的子孙们呢?我且为君道来。
诸葛亮一生共有两个儿子,我们分开来说。
继子诸葛乔
刘备四十岁的时候尚无子嗣,为了传承香火,将寇封认为养子,改名刘封。不过之后不久就生下了亲儿子刘禅,刘封反而成了鸡肋,留之恐为祸患,便将其赐死了。
诸葛亮受了刘备的传染,也一直没有子嗣。诸葛亮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即黄承彦之女黄氏,民间传说名叫黄月英。不知什么原因,黄月英一直未曾生育。大概在公元223年左右,诸葛亮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于是就请求亲哥哥诸葛瑾,将他的二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
诸葛瑾儿子也不多,就两个,诸葛乔还有一个哥哥叫诸葛恪,后来成了东吴著名的权臣。两个孩子年轻的时候,世人都觉得诸葛乔虽然才能不及诸葛恪,但性格却要比诸葛恪好。但无论如何,嫡长子没有过继给别人当儿子的,因此诸葛亮只能选择诸葛乔。
诸葛瑾是个忠厚长者,对诸葛亮的境况也表示很同情,于是在禀告了孙权之后,就让诸葛乔去了川蜀。诸葛亮见到诸葛乔之后非常高兴,将其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所以将他的表字由仲慎改为伯松,所以也可以叫他诸葛伯松。
226年,诸葛亮积极准备第一次北伐,带领大军入驻汉中。诸葛乔官拜驸马都尉,和丞相府记事霍弋一起参赞军务。在诸葛亮写给诸葛瑾的信中,诸葛亮说道,“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这显然是诸葛亮有意锻炼诸葛乔,希望他可以成才。
但可惜的是,228年诸葛乔便去世了,年仅25岁。至于怎么死的,史书中并未记载,《三国志》中记载极为简略,“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时诸葛亮已经兵出祁山,展开了第一次北伐。至于诸葛乔是随军出征还是留守汉中,是战死的还是病死的,史料中都没有提及。
诸葛乔尚未来得及建功立业便英年早逝,实在可惜。留下一个儿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后来诸葛恪被杀,无嗣,诸葛攀便又回去继承了诸葛瑾的香火。
亲子诸葛瞻
诸葛乔临死前一年,即公元227年,诸葛亮终于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起名诸葛瞻。各项史料中均未提及诸葛瞻的生母,但可以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毕竟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47岁了,黄月英大概也在这个年龄左右,所有很可能是小妾所生。
大家不要以为诸葛亮就不纳妾了,在他写给李严的信中曾说过,“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我的小妾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见客。这无疑证明了诸葛亮很节俭,但同时也说明他是有小妾的。
诸葛瞻八岁的时候,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还没有来得及悉心教导他,只给他留下了一封《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随后,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武乡侯爵位,“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之后,诸葛瞻先后担任蜀国的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261年,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263年,邓艾绕过剑阁,从阴平小道入蜀,穿过七百里的无人之境,经江油县到达涪县。诸葛瞻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前锋接战不利,只得退守绵竹。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使迎战,大败,和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年仅37岁。
诸葛瞻另外一个儿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之后,内移河东,成为与诸葛亮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仅存一脉。
诸葛亮的子孙为何籍籍无名?
虽然诸葛瞻为国战死沙场,死得轰轰烈烈,后人评价极高。比如写《搜神记》干宝就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也说,“其(诸葛亮)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但除去诸葛瞻之外,诸葛亮的后代鲜有亮点,而且诸葛瞻与其父诸葛亮比也相差太远,比起司马家族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差地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成长的环境不同。司马懿生司马师时才29岁,生司马昭时才32岁,而他被曹操强召为文学掾时,恰好也是29岁,正值壮年。
220年曹操死后,司马懿一步一步往上打拼,开始逐渐掌握大权,到226年曹丕去世时,已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升任骠骑将军。此时,司马师21岁,司马昭18岁。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司马懿在官场上如履薄冰,和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以及其他重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司马兄弟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自然也学到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同时,他们跟随司马懿出征,也可以慢慢地学习军事战争经验。所以,当司马懿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兄弟已经四十来岁了,足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了,在以后的斗争中力压其他前辈、同辈一头。
反观诸葛亮的两个儿子,诸葛乔尚未来得及跟诸葛亮学习便英年早逝,诸葛瞻尚在年幼时诸葛亮便已去世,两个人都没得到诸葛亮的悉心教导。而且,诸葛瞻靠着诸葛亮的余威,在蜀汉政权中顺风顺水,不仅刘禅对他极好,一路升他的官,就连老百姓也因感激诸葛亮而称赞他。《三国志》中说,“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诸葛亮)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说白了,诸葛瞻以及他的儿子诸葛尚等,都是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没有经过风雨的历练,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又怎么会有战斗力呢?下棋的朋友都知道,很多师从名师的棋手,棋谱、定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实战的时候,对方不按棋谱走,乱战一通,他们通常很快就会输掉,我们称这种棋手的棋为“书房棋”,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意思。
诸葛瞻的实力,其实就是“书房棋”,碰到实战经验丰富的邓艾,就只有举手投降的份了。
其次,他们的命运不同。三国之中,本就属蜀汉最弱,诸葛亮活着时,尚可以他超凡的个人能力抗衡曹魏。诸葛亮一死,蜀汉可谓江河日下,国运如此,诸葛瞻又能如何呢?纵使武侯再世,也不见得能力挽狂澜,更何况才能远低于诸葛亮的诸葛瞻等人呢?
历史,总是会记住胜利者,而忘记失败者。在三国争霸中,蜀汉是失败的一方,而司马家族是胜利的一方,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司马家族的种种事迹,而忘记三十七岁就战死的诸葛瞻,更何况更年轻的诸葛尚了。历史没给诸葛亮的子孙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来创造辉煌。
最后,是陈寿的偏见。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但其实他在写书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倾向性,甚至偏见。
曹操晚年,曹丕与曹植争储,支持曹植的丁仪、丁廙兄弟名气很大,后来这两人都被曹丕所杀。陈寿曾对丁氏兄弟的后人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氏后人不肯,陈寿索贿不成,竟不为丁氏兄弟立传。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马谡失街亭被诸葛亮所杀时,陈寿的父亲也受牵连被处以髡刑,就是剃去头发的刑罚。因此,陈寿对诸葛亮很是不满,他在为诸葛亮立传时写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在写诸葛瞻时写道,“瞻惟工书,名过其实。”“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这其中,未必没有陈寿的私心在内。
综上,诸葛亮的子孙之所以不如司马懿的子孙,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司马懿的子孙是在司马懿的庇护下,经受了锻炼,逐渐成长起来的,而诸葛亮的子孙就像生长于温室的花朵,既无名师教导,又缺乏历练,当真正面对危难时,战斗力就显得不足了,这也是一个王朝的皇帝往往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