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叙事:感受四时之趣——《四季》教学

 7ez45efr 2021-10-22

《四季》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以“春天草芽的尖、夏天荷叶的圆、秋天谷穗的弯和冬天雪人的顽皮”来表现四季的特征,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重难点分析:

1.读好叠词“尖尖”“圆圆”“弯弯”和人物语言。

2.借助图文阅读,丰富对四季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一、直接导入

季”这个字很有趣,季是禾苗小时候的样子,农民伯伯是根据庄稼生长的样子来判断时间和季节的。齐读课题——四季。

上周布置了预习课文,班里小朋友在家里都已经把课文读了不下五次,今天的这节课上也反反复复读了不下十次,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课文了,但是大多数小朋友也只是机械背诵,并不理解其中的内容,所以这也是这堂课上的教学重难点。

班里大部分小朋友对于“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生字已经认识,且能组词。本节课的生字词对班里的小朋友来说难点就是如何把字写得更好看,因为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也基本上能掌握,经过课前的反复朗读,认读生字并不困难。

《四季》这篇课文也要训练小朋友对它进行分段,我出示了《秋天》的分段,问大家:“你们知道《四季》有几个自然段吗?”一些小朋友说有四个自然段,一些小朋友表示不知道。因为《四季》和《秋天》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所以一些小朋友感觉有些疑惑,不确定是不是四段。我示范标了第一自然段后,很多小朋友就明白了,这里重点要告诉小朋友自然段的序号要标在第一个字的左边,不然会有小朋友随便画在空白处。

二、走进春天

1.听课文,想一想:春夏秋冬各派了谁来了?

这个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比较困难,一些小朋友在听录音的时候把课本上的图片都圈起来了,还有的小朋友把课文里面出现的事物都圈出来。尤其是“春天”和“夏天”部分,很多小朋友说春天派了小鸟,夏天派了青蛙。在这里,我让小朋友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问:“这里的'我’是谁?”起初还是有一些小朋友说“我”是“小鸟”,后来,我举例子,让一个同学当小鸟,我对着她说话,小朋友这时候就能明白原来“我”就是“草芽”,春天是派了“草芽”来。有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经验,在我问“夏天派了谁来?”时,大家都能够异口同声地说是“荷叶”,原本圈出“青蛙”的同学这时候也改口了。“秋天”和“冬天”这两个自然段比较明显,只有“谷穗”和“雪人”两个事物,所以大家能够很快找出来。

    

    

2.认读“尖、春、说”。

小小的船——两头尖,草芽也是尖的,出示和“尖”有关的图片,如“尖刀、尖刺”,让大家直观感受“尖”,再让小朋友用手摆个造型或者比一比什么是尖的?很多小朋友都做出了房屋尖顶的模样,还有的小朋友做了尖刀的模样。

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所以“尖”这个字上面就是一个小,下面就是一个大。真有趣啊!

识“春”(音形义):春天太阳暖洋洋,“春”字的下面有一个日。古时候的“春”字,就是太阳一照,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意思。班里小朋友认识“春”,对于“春”的甲骨文很感兴趣。

“说”是“言字旁”,很多小朋友也都知道,平时“说”字用得比较多,所以在组词的时候大家也说得比较好。

3.朗读、练说。

“草芽尖尖”我们还可以说成是——“尖尖的草芽”,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东飞飞,西瞧瞧,想看看春天到底躲在哪儿。这时候,草芽摇晃着尖尖的小脑袋,对着小鸟说——“我是春天。”这里问一下小朋友,草芽对小鸟说的时候都是什么心情呀,很多小朋友都说很开心,那就让大家用朗读告诉老师此时的心情,一遍不够,再多读几次。

三、走进夏天、秋天

1.创设情境,朗读对话。

夏天,天气炎热,小朋友们最喜欢去池塘边玩耍了,荷叶像一柄圆圆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儿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此时还给大家播放了很多荷叶的图片,一些小朋友没有见过这么圆的荷叶,显得特别开心,接着就让小朋友看着图片一起读“荷叶圆圆”。

看,谁来了?(出示“青蛙”)让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青蛙一蹦一跳地跳上了荷叶,它东看西看,想知道夏天到底藏在哪儿了。这时候,荷叶轻轻地摇晃着身体,它对青蛙说——齐读“我是夏天”。

2.认读“青”。

在教了“青蛙”之后,对“青”进行拓展,出示“青草、青山绿水”的图片,小朋友们都认识这几个字,因此读起来比较整齐。

3.认读“谷穗”。

让我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什么?它的名字叫做谷穗。读读他的名字——谷穗。引导学生想象摸一摸谷穗,里面怎么样?你猜他们里面都长满了什么?里面长满了米粒、所以它现在都-----弯了。

谷穗弯弯:(弯:弓,弓的图片)。(读词)

小朋友们对于“弯弯”这个词语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让大家说一说“什么弯弯”的时候,大家反应迅速,一下子就说了好多,如“小桥弯弯、山路弯弯、小溪弯弯……”。另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见过弯弯的谷穗,因此在看图片的时候很新奇。

4.交流“鞠躬”

出示动作,揭示鞠躬(读词)看看这个“躬”字,里面也有一张弓,前面是一个身体的身。请学生学着谷穗的样子,做着动作来读。(读句子)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在读“鞠着躬”得到时候很不流利,一是由于这两个字是生字,而且很难读,二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反复朗读之后就读流利了。

四、学习冬季

1.交流“冬”。

和前面几个季节一样,在学习“冬”的时候也出示甲骨文,并且文小朋友:“冬”下面两个点,发挥想象,猜猜看这是什么?(小雪花、小冰粒)就是滴水成冰的样子。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玩雪,虽然我们这里很少下雪,但是大家对于冬天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雪”。

2.学习“挺”。

雪人可神气啦,你看它:大肚子,一挺!你会照他的样子做一做吗?

3.其他都是说我是冬天,他却说我就是冬天,这是为什么呢?(想象冬天植物以及动物)(多种方式变化读)

最后,把小诗连起来读,这个阶段的朗读已经比刚开始的时候读得好多了,也更有感情了。

4.模仿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__________对____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对____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对____说:“我是冬天。”

    

第一节课上我让小朋友们说一说,但是没有给这样的句式和图片,只是问“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那春天里还有什么呢,它们是怎么样的,会说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很难,在第二节课的时候出示了一些图片和相应的句式,班里举手发言的同学一下子就多了,而且回答的同学句子说得比较生动。有好些小朋友说:“花朵开放了,漂漂亮亮的,他对土地说:我是春天。”“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他对土地说:我是春天。”在课堂上,我们练说了好多个这样的句子,但是每次练习说话的时候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些同学,有一小部分小朋友总是不举手。在课堂上练习之后,后续在写《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时就显得比较容易,我让大家试着说一说,效果较好。

这节课的生字书写比较工整,这几个字书法课上都学过了,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写得效果较好。


语文老师一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