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渐渐明白了

 巴瓦玛依图书馆 2021-10-23

我依然是我...... 

图片

最终,只有唤醒内在的灵性力量,才能彻底修复外在的创伤......而内在的真我,不受伤害,完好无损。

文/(法)奕夫Yves

前言:三周前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珍惜家庭和婚姻的文章《当共度一生渐渐成为奢谈》。但我也意识到,有一些关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似乎已经超出了可以修复的底线。于是作为延伸话题,就有了下面这篇小文……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样东西都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光明。表面上的满足似乎更容易做到,然而现实却往往恰恰相反。一颗心的容量足以储存大量情绪,多到有可能淹没周围的每一个人,正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可以瞬间淹没道路和田野,除了那些理解爱的真意的人,无一幸免。

世间的伤害随处可见,很多时候却并非有意为之,只是一次次随性而为的凌辱谩骂,但却不可避免地磨蚀了情感,使得前进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煎熬和不确定。人们之所以相聚携手,是因为他们都在寻找爱;然而,一颗纯洁的心是绝对不会沦为爱的交易市场的。那只是一种商品,贩卖的只是所谓的“希望”,但更多时候交出的却只是“失望”。此时,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幸福的洪流”,而是“痛苦的干旱”。

我已经数不清了,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人来到我这里:他们有的很希望改善婚姻关系,有的虽忍耐了多年语言和行动上的暴力,却依然喜欢这样想——也许这只是一个暂时的人生阶段而已,过一段时间后肯定能够调整过来。然而,假如情况并非如此,我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和当初那个带着善念开启成年人生活的人判若云泥。

图片

不久以前,一位认识很久的朋友向我敞开了心,把自己的感受和觉悟与我作了分享,这标志着一段充满了凌虐的漫长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再也无法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了。正如一双穿得太久的鞋开始散架,当彼此的伤害变成惯性的时候,这种折磨人的关系也在逐渐腐蚀瓦解。在私下里承认生活的痛苦已经剥夺了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满足的天然权利,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这种坦承会让一个人变得脆弱,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对待,就好比在做一台非常精密的心脏手术。

她说:“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没必要对困扰我的问题一一作出反应。我渐渐明白,应对每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坏事是多么让人精疲力竭,我觉得很枯竭,看不见生活中其它美好的事物,也体会不到自己的个人成长。我渐渐明白了,我永远不可能做到让他满意,也无法让他合乎情理地对待我,表面上我或许还能接受,但内心已经不能了。我渐渐明白了,无论怎样努力地想“赢得”他的心,都是在白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只落得一场空。

我渐渐明白了,不作反应并不意味着我接受这种处境。只是说,我选择超越这件事。我选择接受这个教训并从中学习,从而避免再次遭遇同样的问题。我更愿意做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我选择平静的心,因为那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没有心意的平和,何来快乐?所以,我不需要更多的对峙。我不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总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只是因为我选择了不同的饮食,每天早起并拿出宝贵的时间来做冥想;或者觉得我的教育理念不符合竞争社会的主流,过于注重培养品格和健康饮食,就说是在毁灭孩子的未来。我不需要没完没了的争吵,然后还假装没什么事。我渐渐明白了,有时沉默也可以成为巨响,无言就是表明态度。

图片

我渐渐明白了,对那些让我烦恼的事情作出反应,其实无形中助长了他的力量,压制了我自己的情感。别人做什么,我无法控制,但我可以把握好自己对某件事的反应、感受和处理的方式,以及自己究竟应从中吸收多少。我渐渐明白了,大多数时候,这些境况的根由在他,而不在我。我渐渐明白了, 也许所有的这些失望,只是在教导我如何以从未意识到的方式好好爱自己,去爱那个代表真我的灵魂,而不是假我。当他试图摧毁我的时候,那就是我的盾牌。

我渐渐明白了,即便我有所反应,也改变不了什么,既不会让他突然爱我、尊重我,也不会象施了魔法一样改变他的心思。有时,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随他去,不必奋力地找什么结论,或者追问某种解释,更不必期待他能理解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渐渐明白了,当我不再把注意力聚焦在周遭发生的一切,而是专注于内在的变化时,生活就要轻松得多,美好得多。这才是我真正的港湾,而且我知道,他肯定伤不到我。致力于内在的平和,走进自己的内在世界,这些让我觉悟到,对困扰我的那些小事采取无动于心的态度,是获得健康快乐生活的第一味佐料。但请不要误解我。这不是逃避,也不是脱离现实。侮辱、忽视、不尊重,这样的家我不希望任何人呆着。这样的地方本不该存在。

图片

我终于明白了,除非我自己在感情上和灵性上变得坚强,否则我总会被这样的人所迷惑:他们在外表上和言语上显得很沉稳,但内心里却灰心丧气。我想创造这样的一个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沉浸在互敬互爱之中。最近这里下了很多雨,比往年都要多,草木茂盛,郁郁葱葱,夜间暖风吹拂,花香袭人。让我心中的和平之雨浇灌出友善、关爱和感恩的果实和鲜花吧,我愿奉献它们。”

我问:“你现在想的最多的是什么?依然觉得难以面对自己吗?若是这样,也许是因为你依然被过去的记忆、现在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担忧所占据。别做一块磁石。你得意识到这点。如果你的思想总是专注在令你不满的事物和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上,那么你就永远找不到平衡。相反,会吸引很多负面的振动波。但是,如果你转移关注点,多专注于如何在周围创造美好事物,你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美好的事物。要知道,意念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图片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从前有两个和尚,一起过河。旁边走着一个年轻的女子,也想过河,但独自一人难以做到。其中一个和尚主动提出可以安全地把她背到河对岸去。三人就这样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往前走,沉默不语,如同入禅。过了一会儿,一个和尚对另一个说:“你胆敢触碰一个年轻女子?这不是破了不近女色的戒律了吗?你犯下大错,应该忏悔才是……”他不住地说着这件背女子过河的事,一再强调怎么怎么有罪。另一个和尚耐心地等他讲完后,说道:“亲爱的师兄,我只是把那女子背过了河就放下了,但您却似乎在心里一直没有放下。究竟是谁背着谁呢?”

谁都不该被人鄙视、嘲弄或者承受语言、身体或心理上的不敬和凌辱。遭受这类虐待的人应该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个空间,用来反思和疗愈,并创造一个让自己灵性滋养和自我成长的心灵家园。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别象那个念念不忘年轻女子的和尚那样,别因为软弱而让自己的心意被不洁的污染所侵蚀。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背负沉重的私欲,是毫无意义的。而冲动的决定也是如此。转向自己的灵性本我以治愈凌虐带来的伤痛,只是步入新世界的一块垫脚石,之后每迈出的一步,都是在拓展这个新世界。因此,需要学会如何迈出力所能及的每一小步,而不是难以实现的一大步。这个过程,就像目标本身一样重要。

图片

世上有四类人会追求奉爱瑜伽中的灵性自由:

1)寻求缓解物质痛苦的苦恼者;

2)相信灵修道路会给人带来财富和繁荣的人;

3)对生命的目标充满好奇且好问的人;

4)追求生命完美的明智之人。

前三种人都能很快得到满足,但这种满足并不持久。用智慧探索并至达终极的完美才是最佳选择。这需要与自己的过去和解,明白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就不必回望过去,不走回头路。要知道,被我们抛在身后的都已废弃,再也不是我们的一部分了。爱的甘霖不断倾泻而下,早已汇成洪流,淹没了一切,那些已被抛弃的,再无浮出水面的可能了。

开卷有益,感谢分享

图片
图片

作者小介:

奕夫;生于巴黎,修学印度,今以中国为家;素食文化、瑜伽哲学导师;行走天下,分享“生活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