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器’“玄”争议的小结

 渐华 2021-10-24
原创2021-10-13 21:41·问道华夏

“道”为何物,到底能不能认知和说明?

《道德经》25章,老子说得很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漻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

“器”为何物?“大器”为何物?

“朴散则为器”,形下者为器,与“道”的概念相对应。但若是“大器”,则并非形下之器。但是关于“大器免成”的争议很尖锐,也最难统一。“大器免成”出自《道德经》第40章: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

@阿轲阿轲先生的解读很新颖,可资镜鉴:天下乃神器。所成神器所为神器。天下乃神器,人不可为之。器之大,莫过于天下。成器者为器者,天之道也。天之道奉有余补不足,成其器必晚于、后于人之道。

神器者大器也,晚于人道之为物而形之器。人之道为物奉不足补有余,天之道为神器奉有余补不足,犹洪水之大器,冲垮一切人之道所为平等之物,人主人君或固恶之。人之道所为不平等之物

大象大方大器,皆天之道可为之,人之道不可为,故昔人替天行道。

人之道所为不平等之物。

阿珂先生在英美德法等国,是教中西比较哲学的,见识固然深透,当然他的深透,我能理解的很少,引述固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

然而,老庄之学跟儒学没法统一于一个意识形态,于是玄学家们以《周易》的圣人观协调统一儒道两家的圣人观,从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玄远为宗,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

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不可知成为玄学家对老庄思想的简单粗暴概括,它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所以,玄学之“玄”与老子之“玄”不是一回事,前者为自然哲学,后者为玄虚空无不可知哲学。所谓不可知论,实际就是玄学家精心谋划的认知陷阱。

然而,1700多年来,由于王弼本《老子注》成为孤本,且学界主流又以儒家主导,加之南北朝佛学参与“谈玄论道”,道教宗教观的植入,不可知论几乎成为注老解老的共识。

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

虽然任继愈先生认为:“当其无”后边的“有”可以去掉,但依然没对本章中的“有无”做出权威的结论。

把“虚空”作无”解释的源头在玄学家,王弼的注释最权威,王弼注曰:“'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王弼是玄学家中的“崇无派”代表人物,他的重点在于“谈玄说无”,把“无”当作注老的核心,以“无”为一切释读的统领,而忽视了“无、有”概念本是一对这个事实。

问题是:“卅辐同一毂,当其无”,这个“其”就是“毂”。它只是“毂”而不是“车”,“埏埴而为器”,“埴”也不是“器”,“凿户牖以为室”,“户牖”也不是“室”。

<img 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1/10/2420/232701704_9_20211024084628927" img_width="719" img_height="524" alt="是谁布下的陷阱:关于近期“道”" 器’“玄”争议的小结'="" inline="0" style="max-width: 650px;">

而“有车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其中的“车”“器”“室”是“有”,这个“有”源于毂、埴、户牖的“无”,真的“无”了吗?不是,而是“无”到了“车”“器”“室”上了。

因为“有无”同出,器皿源于陶土,陶土成就了器皿,陶土无了,器皿有了。老子强调的是“有”的来处,即有无的转化关系。

“有无”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存在形式,跟中空没有关系,这就如同鸡蛋孵化成了鸡,蛋无了,鸡“有”了;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胚胎有了,那个“无”了;按下开关,光有了,暗无了;活着为有,死去为无;获得为有,失去为无……有无之间的转换跟中空实在没有关系。

何况,以毂“的中空”成就了“车”的“实有”,为何陶土的“实有”反倒成了陶器的“中空”?这三句排比句难道还要表达截然相反的道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