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品见人品,不要让钱害了你

 京博国学 2021-10-26

有人说,借一次钱,就能看清一个人。

也有人说,钱是照妖镜,能照出一个人的人品。

人这一生都会与钱打交道,一个人对待钱的态度,最能体现出这个人的人品。

钱品差的人,人品不会好。钱品好的人,人品不会太差。01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

世人皆有感触,朋友间信任最易折损在金钱往来上,而“钱”又是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字。

前几天,一朋友向我倾诉:因为2000元,交往十年的闺蜜与她撕破脸皮,从此形如陌路。

那段时间,她闺蜜找不到工作,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便理直气壮地和朋友伸手借了2000元,并保证一年之内一定还清。

一年之期到了,闺蜜却从未主动提起还钱的事,却在朋友圈里晒出大量到处旅游的美图。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朋友认为她闺蜜应该有了闲钱,于是打电话提醒闺蜜还钱。

但闺蜜就如失忆一般不承认借钱的事,甚至还倒打一耙,污蔑朋友“为了钱什么瞎话都能编得出来”,而后就被迅速拉黑了朋友。

后来朋友闺蜜婆婆生病,她又加回了朋友的微信,想通过“打感情牌”再借点钱,但朋友早已把她归入“烂人”的行列,对她置之不理。

生活中,欠钱不还的反成“大爷”,久拖不还,甚至辱骂拉黑一条龙的事情比比皆是。

但日久见人心,谁都不傻,这样欠钱不还的无赖,只会被人唾弃,最后落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结局。

那些钱品不好、不懂感恩、辜负别人信任的人终会因贪婪的人性,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02

钱品,是一个人的人品

《中庸》里有句话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人的品格修养,藏匿在接人待事的态度之中。

十年前,浙江一位高龄老人由于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背上了2077万巨债。

那一年,她正处80岁高龄。有人劝她申请破产避免承担债务,甚至很多债主都表示宽容:“还不上就算了”。

但她态度非常坚决:“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该还的债会尽力还完。”

卖掉工厂、市区两套房子后,还剩277万元欠款,于是她就在街头摆摊,在集市低价抛售羽绒服。

终于在90岁时,她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

她用十年岁月践行了“一诺千金”,将“诚信”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被尊称为“诚信奶奶”的陈金英。

将诚信刻在骨子里的耄耋老人,让那些欠钱不还的年轻人羞愧难当。

欠债还钱本天经地义,但“老赖”眼中却明晃晃地射出狡猾的光芒:占尽便宜才是理所当然。

实际上,还钱与否不仅仅是债务偿还,它更彰显着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

那些“心穷到只知伸手,却总赖账不还”的人,在扭曲的观念中失了为人之本,他们深陷诚信危机还洋洋自得,却不知占了小便宜,却丢了道德、没了修养、毁了人品。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钱,借的是情,还的是恩。按时还钱不仅是诚信,更是一个人人品的体现,懂得感恩的人才走得长远。

这些欠债不还反倒以此为荣的人,如坐井之蛙深陷自我囹圄。

而这种行为,使得他们弄丢了最高贵的人品。

不义之财,歪曲了人品,人一旦被打上“失德”的烙印,穷其一生都换不来坦荡做人的机会。

03

欠钱不还会怎样?

《莱根谭》中有句话说:“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善恶到头终有报,欠账总要归还,做亏心事总要付出代价。

生活中,大家会发现那些欠债不还的人,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贫困,轻则众叛亲离,茕茕孤立;重则遭受牢狱之灾,家破人亡。

还记得当年上过春晚的大衣哥朱之文么?

他火了后,全村人都视他为“摇钱树”,他前后借出将近百万,但没有一个人还钱。

记者采访某村民为何不还钱时,对方笑嘻嘻道:“他自己的钱都花不完,不打算还啦。”

这村民无知又丑恶的“吸血”行径,将人性的贪婪展露无遗。

然而投机取巧得来的金钱,都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

子孙有样学样,被桎梏在不劳而获的贪念中,家风败坏,一代不如一代。

老祖宗早就在《礼记·大学》中告诉我们:“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就是说,不正当得来的财富,也会以不正当的方式散失掉。

凡事有因果,贪得了一时惠,恐怕只能落得半世悔。

赖账不还,等同于亲手把福气赶走,招来祸端。

04

清代名士张仲甫有云:“贪嗔痴即君子三戒,定戒慧通圣经五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人处世,最讲究重情守信。

人生是一场修行,欠债及时还,修来一颗清净坦荡的心,才能心安理得享受随之而来的“福”。

人心珍贵,不要辜负;人品宝贵,不要弄丢;福气难寻,不要赶走。

有借有还的人,人品过硬,做人有良心,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初微&恋小暖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