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佰秀农业 2021-10-28

#菜比肉贵到底是为什么#

对于近期的菜价上涨,很多人都感觉到了压力山大,纷纷感叹这是怎么了,还能不能让人开心地吃菜了,然而,在农村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们,对当前的菜价上涨,都提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就像这位正在田间刨红薯的大哥,从两个月前,他就预测到今年秋冬季节蔬菜会大涨,所以,就选择在地头种植了一片数量相当丰富的蔬菜,无论是肥嘟嘟的大白菜(1.99元/斤),还是鲜嫩的油麦菜(5.98元/斤),以及挂满枝头的辣椒(3.68元/斤)、茄子(4.68元/斤)、四季梅(10.98元/斤)。

且不说刚露出土层的蒜苗(5.99元/斤)和绿油油的苔菜(4.39元/斤),单说那一池长长的菠菜(12.98元/斤),那可是比猪肉还贵的蔬菜呀,这些可都是四线城市的菜价,且市场行情还在进一步上涨,也不知道晚上的时候,他会不会派人在这里看守。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对此,一定有人觉得奇怪,怎么?一位以务农为主的农村大哥,竟然在两个月前就能预测蔬菜价格会涨价,难道他比经济学家还厉害?

对此,大哥给出了他的两点看法,其一,每年进入秋冬季节,除了萝卜白菜(当然,今年的萝卜白菜可不便宜),其它蔬菜都会上涨,这叫季节性上涨,毕竟露天蔬菜减少,很多蔬菜要转入大棚种植,且不说大棚种植的蔬菜成本高,单说在这两者交替期内,所形成的市场真空,就会直接拉动菜价的上涨。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这种季节性上涨,每年都会存在,根本不需要预测,在家务农的农村人,基本上都会种植一些秋冬类型的蔬菜,即便自家吃不完,拿到集市上售卖也能卖个好价格。

其二、就拿菠菜举例,去年价格便宜,今年种植户自然减少,其它紧俏蔬菜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市场上那种蔬菜价格贵,就代表今年种植量不大,这是自然市场规律,谁也无法更改。再加上自七月份以来,整个北方地区雨水偏多,很多蔬菜种植区都遭受到涝灾,蔬菜供应出现短缺现象是必然的结果。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毕竟蔬菜种植不同于车间生产商品,加班加点也要迎合市场需求,蔬菜种植需要一定的周期,一旦各个周期间无法做到完美衔接,就会出现价格波动。

大哥还说,从这两点原因就可以分析出秋冬季节的菜价,道理就那么简单,不是他的预测有多牛,毕竟农村庄稼人天天和农作物打交道,再没读过书也能摸索出一些市场规律了,也不是经济学家看不透,而是看透了又能如何?他们发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农村人就不一样,发现问题就可以提前防备,即便蔬菜价格届时不涨价,在田间多种些蔬菜,总是有备无患。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最后,大哥还开玩笑说,自从蔬菜价格上涨之后,他家已经出嫁的女儿,貌似回娘家的次数更多了,就说这段时间,几乎天天来,每次拿来都拎着肉,回家的时候也要带走很多蔬菜,到头来还说我占便宜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对此,正帮大哥干农活的女儿赶忙拿话制止父亲:“啥占便宜不占便宜的,赶紧干你的活儿,到底是肉好吃还是菜好吃?咋竟瞎说话呢,你家儿媳妇啥都不帮你干,不也天天吃肉吃菜吗?咋滴,来帮你干农活,咋还整得像是另有所图似的。”

两个月前,就有农民预测蔬菜会涨价,难道比经济学家还有眼光?

深秋的天空很干净,地头洋溢着各种蔬菜混合着的清新味道,以及父女俩忙碌中的说笑,很多人对菜价上涨的担心,在广袤的田野里,这些担心貌似并不那么强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