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式营销:快鱼吃慢鱼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338天


大一下学期的五一劳动节,我参加兼职,结识一位同校环工院的同学。他和我同一届,两个人算是比较谈得来。兼职结束后,他联系我,并且开始向我推荐完美这个公司。
 
对于彼时单纯的我而言,确实没有听过这个公司。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几场大会和分享会,听到那些满嘴广西普通话的经理分享者完美的神奇:我们不是传销,是直销!向身边的朋友们推荐,他们以后的销售额,你就可以拿一定的比例。
 
我真的不明白直销和传销有什么区别,只是感觉怪怪的,尤其是有时候分享会是在一家小餐馆的包间进行。每个人轮流进行自我感觉的分享,让我是那么地不自在。之后,就离开,还好,没有掏过钱。
 
 
 
01
 
之后的时间,偶尔也听说过完美这个品牌,同时与之出现的另一个品牌,叫做安利。虽然网上对此褒贬不一,好吧,说的太过委婉了,我还是很难完全区分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反正都属于我很难操作的。
 
就像谈到所谓的销售时,现在广告的成本越来越高。别说客户难找,哪怕找到,获客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时,对于诸多的公司,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快而短,精而准的营销方式,那就太棒了!于是,开始出现了病毒式营销。
 
如果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我发现貌似和传销很类似: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听听,和传销感觉是表兄弟一样。
 
不过,稍有区别的是,一个是在犯法,一个是游离在边缘。本质的区别,或许也是有的,就是带来的真正价值不同。能够进行合法病毒式营销的企业,是不会承认“我正在进行病毒式营销”,且不会和传销进行对比,因为那样更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真的说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我想这就是属于一个主观概念而非客观概念。传销主要界定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产品实际上可能就是不存在,以构造一个无比巨大的泡沫代替,直到破碎。而病毒式营销,却是有能够让你看见的产品(包括服务),不管你喜欢与否。
 
 
 
02
 
病毒式营销适合的企业类型会是什么呢?我想了下,看起来很棒的营销方式,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去用。至少对此,我是有这三点理解的:
 
1.企业类型到底属于什么性质?民营还是国营?一般来说,后者干这种事情是极为难得的,反正没有真正感受过。对于前者,打开微信或朋友圈,应该就能够明白一二了。不管是游戏,还是拼多多,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类。
 
2.企业到底处于什么阶段?这类营销方式应该不是任何阶段都可以用,且都应该用。这种营销方式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频次过高,被人玩烂,反而起到反作用。比如原来火爆一时的砍一刀,等到大家的朋友圈和消息都充斥这种链接,并且还有人因此中病毒被骗财,这种操作暂时偃旗息鼓了。
 
3.制定的规则和成本如何。这里同时面对市场(客户)和公司本身。这种规则如果太过复杂,用户操作难度偏大,那么能否良好运转就不好说了,这让我想到近两年天猫的那种神操作。对于公司本身,这类营销中的获客成本与可能产生的盈利对比,能否承受?
 
当然,市场反应如何,确实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不到最后一刻,无人知晓。不过,预演的时候,适当“悲观”地估计,可能对于前期的设置能够稍微合理。至少,投资人的钱烧起来不至于完全看不到光嘛。
 
 
 
03
 
能够运用这类营销方式的企业,其实还应该想到了一个问题:针对的客户群体会是哪种类型?你把哔哩哔哩向中老年阶层进行推广,转发一个新用户,获得50块钱的现金奖励。这样一来,也许他们积极性确实很高,但是能够获得什么资源,就很难说。
 
如果以抖音和微信这种产品作为参照,它们的操作方法非常傻瓜式,而且针对的人群基本属于通杀。这时候对于客户的筛选,难度就小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