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非闇|近代绘画巨擘,笔下花鸟富贵堂皇又不失高古典雅

 云锦281 2021-10-28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民国初年的工笔花鸟画既在深重的民族灾难下艰难地维持着自我,又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逐步对西方因素进行取舍、吸收及融合。

文章图片1

面对西学东渐的影响,面对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是拒绝抵制还是全盘接受,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五四”运动之后,一部分艺术家们认识到了西方艺术的优势,逐渐开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探索、自我蜕变。

文章图片2

其中,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画家代表改良派,分别以写实画风、印象派的光色和塞尚的现代绘画理念等来嫁接中国传统绘画。

文章图片3

而以齐白石、潘天寿、于非闇、张大千等为代表的传统派画家,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笔墨、颜色中继续保持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情调、笔墨的特点。而于非闇就是二十世纪在中国工笔花鸟领域有重要突破的画家。

文章图片4

面对环境的变化,于非闇适时调整自身的位置和状态,在保持随类赋彩的同时,借西画观念,融汇民间色彩语言,丰富了色彩的表达。

文章图片5

这种表达包含着自身独特的色彩抒情性表达,不是简单地叠加色彩来增强视觉冲击力,而是在注重中国绘画文化的传承性、注重“气韵生动”的美学意境以及“澄怀观道”的认体方式的同时,向现代色彩语汇的转化,为我们带来了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从于非闇少年成长的历程来看,他是在残留的封建文化体制下,以文人士大夫的模式培养出的新型文人。于家四代久居北京,长期浸染于京华的市井百态中,旗人的许多赏玩雅好,比如诗文书画、栽花种草、钓鱼豢鸽等,他都津津乐道地将其玩以至艺。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他自幼爱读书写字,随祖父、父亲学习书法、篆刻,家中的书画真迹以及祖父辈的文艺熏陶影响着于非闇的审美风格。他早年曾拜师宫廷画师王润暄、齐白石,早期的画作以“清”“淡”为主,画面气息高古典雅,色彩冷逸孤标,气息格调、设色构图都与古人相仿。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长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同时,他也同样受到西方绘画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十世纪初,立足于科学基础上的写实与写生代表着时代的潮流。于非闇在满蒙高等师范跟随日本教员学习西式画法,这对于于非闇的艺术观念的形成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图片13

而于非闇自我风格的确立,是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和新中国“反映现实,表现新生活”的政治文艺号召后,他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化的焦虑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面气息高古妍美、雄浑劲健,色彩艳丽典雅、浓厚古朴,画面中饱含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于非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积累、对中国画颜色的精研以及对色彩孜孜不倦地探索,最终形成其色彩妍美浓丽、富贵堂皇但又不失高古典雅、硬朗卓绝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文章图片16

这一风格的形成,既有其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自觉维护、继承、复兴传统的一面,亦与他深居北京,受家庭文化氛围、北京地区“直追唐宋”的审美风尚影响以及个人在艺术方向上的选择息息相关。

文章图片17

他“质延古意,而文变今情”,在在时代要求下不断推陈出新,对传统绘画进行改良,以谋求中国画的新发展。在平衡中西观念的过程中,将外因内化为文人致力于挖掘中国本土文化精髓的动力,使其工笔花鸟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