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仁心 —--记阜蒙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少武

 缘聚缘来图书馆 2021-10-28

作者/王雨


一代名医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孙思邈的话,经过世世代代医者与患者的碰撞、融合、磨炼、结晶,熠熠生辉。两个字; “医德”。用这种光芒照一照阜蒙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少武的人和事,就会让我们对他的心灵和精神,有了一个经典的解读。

图片

这位从医28年的阜蒙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少武同志。他虽瘦弱,但深邃的目光里透析出大智大勇的智慧。他1991年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致力于基层医疗工作,2017年调入阜蒙县中医医院,任中医医院院长。从医二十多年如一日,甘于奉献,痴心不悔,把全部精力和爱心都献给了抚育他成长的这片热土。他现任阜蒙县中医医院院长,阜蒙县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副主任医师,阜蒙县十大名医。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微创治疗脑出血医学分会委员;阜新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理事;阜蒙县蒙医协会常务理事;阜蒙县劳模协会理事等职。由于工作业绩及表现突出,先后获得“阜蒙县优秀人大代表”、“阜蒙县特等劳动模范”、“第三届感动蒙古贞人物”、“阜新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阜新市卫生系统人才培养先进个人”“阜蒙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辽宁省辽医好学子,人民好医生”第十届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他的业务学习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格外引人瞩目:“医者,当有仁心。以高尚的情操,行仁爱之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他在用自己的生命破译别人的生命密码,也把上千遭受病痛的患者拉出了人生的困境。许多患者远道赶来,仿佛握一握他的手,就看到了生之亮光。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是无限的,张少武院长正是这样一个三力兼备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他卓越的领导能力伴随着他严于律己、创新求变、求真务实的个人魅力时刻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少武扎根山区,是村民的福气

1969年出生的张少武,打儿时起就立志要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怀揣着坚定的从医梦想,1991年,他从辽宁医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阜蒙县于寺镇中心卫生院。参加工作的28年来,张少武时刻坚持用医者仁心和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根杏林,潜心向学,精技重德,凭着对医学科学的执着追求,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认真履职尽责,扎实的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以为民务实的博爱情怀和敬业奉献的无言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职守的闪亮本色。很多人都知道,作为一名好的乡村卫生工作者,最难的、也是最特殊之处就在于内外妇儿不分科,这就要求医生要一职多能,综合技术水平要过硬。为了能让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进步,张少武分别到中国医大附属二院、大连医学院附属二院、市中心医院、矿总院、市二院等地进修,师从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刻苦钻研业务让他获益匪浅,练就了一身本领的张少武进修归来后,先后在阜蒙县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妇科手术、产科手术以及脑外、骨外、甲状腺切除等普外手术,填补了医院的40多项空白。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术和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年前他在全市农村医院中首次开展了这类手术,当时别说在农村医院,就是在市级大医院能做这类手术的医生也寥寥无几,手术的技术含量之高可想而知。许多同行都说张少武有魄力,敢于承担风险,可是这种魄力是建立在替百姓着想、对患者高度负责和精湛的医术基础之上的。张少武说,看到周边百姓不用再跑到市里,不用花那么多钱,心里感到很安慰。

技术硬了,张少武谦虚认真的态度却没有丢,职位高了,他对百姓朴实的情感却丝毫未变。曾经听人描述真正精湛的医术是,进入到一种境界,就是在这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关夺隘!在张少武身上我们领略到了医学的奇妙。别人先处理枝蔓,他一上来直奔主题;别人边做边想,他几无停顿;别人两个小时完成的手术,他能缩短为一个多钟头。“手术时间越短,病人的身体恢复越快!”他的雷厉风行,像机器设定般熟练精准,又如高山流水作画作诗般一挥而就。他清楚每条血管的走向,如同一名地图勘测者了解国土上的每一道河流山川。

一面面锦旗,写着对他妙手回春的赞美;一封封感谢信,记录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赤子之情。

图片

提高医院技能,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2017年3月张少武被调到中医医院,任命院长。阜蒙县中医医院坐落于阜蒙县文化路中段,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始于1958年,由于各种原因,期间萧条了很多年。从2012年调整布局至今,医院各项产业有了蓬勃发展,现有床位300张,拥有1.5T超导核磁共振、E超声、DR、全身CT、超声聚焦刀、进口介入C型臂等大型设备。有脑病科、心肺肾病科、疼痛科、外科、康复科、针灸科、眼科、妇科、肛肠科等科室,拥有医技人员158名,全院职工240余名。2017年针灸科获得辽宁省特色专科。康复科获得辽宁省重点专科。2019脑病获辽宁省特色专科。2017年投资七百余万元启动疼痛专科。拥有二十余台国内先进的疼痛科设备,聘请国内成型专家亲自执座,将成为阜蒙县最具权威的疼痛治疗机构。给我县疼痛科患者带来福音。医院与省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建立医联体单位。同时在外科领域、内科妇产科领域、骨科领域与市内多学科、多位专家建立专家网络体系。随时会诊,遇有危急患者随时联系转诊,保障安全绿色通道。

2018年,医院依托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机制,结合新农合,按病种定额付费政策。医院实行服务人次法的绩效核定方案。降低医疗费用,从结余定额上要效益。医生以最节省、最有效、最省时间的方式通过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从而吸收更多患者来完成绩效。同时医院将对上转患者的对口单位(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实行责任共担(病人少花钱,看好病)利润共享的政策,对于上转的每例患者从节省的费用中给出相应的鼓励资金。从而规范引导患者有序合理就医,完善三级转诊机制,合理使用新农合资金、降低医疗费用。回归医疗的本质,变以病人为中心,逐步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过渡。
医院对各科室功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定位。人员培养的梯队建设已趋完善。“回归青霉素时代,还医疗本质的服务人次法绩效方案已形成”。以服务创中医特色的观念根深蒂固。如今15000㎡的门诊病房综合楼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医院与各医联体单位同仁一起努力,将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更好地把中医对百姓的服务全面展开。让百姓充分享受中医中药的保健治疗康复服务。并着力将重点专科康复科、特色专科针灸科打造成为知名科室, 2017年6月康复科和针灸科成功的被评审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同时,与市内大医院专家的联系更加密切,聘请市内各大医院专家来我院定期做诊。现在医院已形成学习风气浓厚,钻研业务风气浓厚,即有各自分工,又团结协作,蓬勃向上的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图片

关爱,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

20多年来他挽救了多少个家庭、抢救了多少患者,张少武已经记不清了,只有患者及家属一生都存感激之心。

确实,没有轰轰烈烈、风风光光。有的,只有琐碎、忙碌、平淡、单调;有的,只有一声平静的“谢谢”。然而,对于张少武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他知道,只有病人的笑脸、患者身上焕发出洋溢的活力,才是最动人的赞美诗!

他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曾经为了挽救一名脑出血的高危患者,他连续五天五夜都在院里,直到患者脱离危险,病人家属心疼地说:“张院长回去歇歇吧,你也太累了。”可他笑笑说:“没事儿,在家也不放心,我也习惯了。”像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张少武大都忘记了,可是患者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冬天,一名刚出生三天就患上吸入性肺炎心衰的婴儿被送到了医院,他凭着扎实的技术,终于把这个几次停止呼吸的新生儿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家长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感谢他,哭着说:“孩子的命是您给的,务必请您给孩子起个名字……”消化内科入院了一位严重的胃出血老大妈,入院时出血量非常大,患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几经周折,张少武又一次在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生命。为了感谢张院长的救命之恩,老大妈出院的前两天下午,特意委托老伴儿送给张少武一个500元的红包。张少武见状连忙说:“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千万不要这样,你们的健康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老大爷见张少武坚决不收,偷偷把红包丢到他办公室就走了。第二天上午,张少武只好拿着红包到医院收费室为老大妈交了住院费。当他把收费单据交给老大爷时,这个朴实的农村老大爷眼睛湿润了……

图片

张少武在面对患者的生与死抗争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真正的生的含义,生命胜利的喜乐,他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欣慰而又幸福的微笑。

“做手术不是做病理解剖,而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许多外科手术教程都是这样开头的。“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渡过河。”医学前辈的这句话,更是让张少武记了几十年,他是这样做的,也是教导年轻医生护士这样做的。

图片

“关爱,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已经成为中医医院的主流价值观。

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一个个新生儿的诞生,一项项科研课题通过审评,镌刻着张少武和他的同事们点滴心血,记录着无数次锲而不舍的执着,承载着成千上万生命的期望。

图片

阜蒙县中医院没有停歇只有前进。这句话语是铿锵的,比它更加铿锵的是张院长和他的医生们脚踏实地的脚步,一路走来,砰砰作响。新建的中医医院,诠释了汗水的收获。许多医院职工都感慨地说,中医医院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敢于“亮剑”的张院长!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鲜花簇拥着笑脸,锦旗舞荡着春风。阜蒙县中医医院每一个医护人员心中都有一个甜蜜的梦,那就是在阜蒙县的杏林中,开一瓣花,染一块绿,尽心尽责问心无愧的成为骄傲自豪的“中医医院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笔名小雨,实名王雨,辽宁省阜新县人,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绿风》《泉州文学》《安徽文学》《安徽文学优秀诗歌年选》《太白诗刊》《宿州晚报》《大江诗坛》《辽宁青年》《阜新日报》等多家刊物上,曾获安徽文学实力诗人奖,全国宁龙岗杯新丝路诗歌大赛三等奖,阜新原创诗歌三等奖和阜新最佳诗人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