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波评传》:用一个诗人的眼睛看待另外一个诗人和他的诗

 置身于宁静 2021-10-28

诗人是一群极为特殊的存在,无论他们的诗还是他们的人生,都是极有故事的。而诗人与诗人之间,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可能会相互瞧不起,把别的诗人贬的极低的诗人大有人在;但更多的诗人却会产生心心相惜的特殊情感。哪怕他们的生命距离有几十年,他们无法在现实中会面,但在诗中,他们就是最亲密的知己。

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举足轻重的世界级诗人,他最为崇拜的诗人确是兰波:“我的很多成就都归功于兰波,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我产生本质的影响。只有他告诉我什么是生活、生活对我的期待、应该如何去改变生活”。这就是两个诗人的隔空对话。这就是他们之间心灵相惜之处。

文章图片1

对于最崇拜的诗人,一定也是对他最为了解的。博纳富瓦就把兰波的整个一生和他的诗介绍给了我们,他写了这样一本《兰波评传:履风的通灵人与盗火者》。博纳富瓦在这本书中,即介绍了兰波的整个生平,他按照兰波整个的生命历程来组织书的结构,但书的主要内容更多的关注于兰波的诗,这也是最能代表兰波的成就,同时在诗中我们也才能看清楚兰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可能有着各种与社会妥协的部分,但在诗歌之中,那是他赤裸裸的人性。

文章图片2

1854年,兰波生于夏尔维勒的一个地主家庭。他有一个不太愉快的童年,但也许正是这种孤独不合群的性格,创造出他诗人的气质。关于他的童年,我们更多的需要从他的诗《七岁的诗人》谈起,这是他对于他自己的简介。兰波是天才型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创作于20岁之前。在中学时,兰波已经初露锋芒,但那时的诗已经散佚,现在能看到他最早的诗是《孤儿的新年礼物》,他诗歌的韵律以及对于语言的掌握,已经非常成熟。

兰波的青年时期也是极为疯狂的,16岁的他突然从家中逃离,去到了巴黎,也开始了他诗歌中最为丰富、高产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的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神秘学和天体学给兰波带来的启示,“一切形式的爱,痛苦,疯狂,他探索自己。他用尽自身的一切毒素以求保留精髓,在不可言喻的痛苦折磨下,他需要保持全部信念。全部超凡的力量”。兰波在通灵者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形成了通灵的风格。虽然他的诗构建了他崩溃的情感和受难的灵魂,有它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一个少年所经受的情感苦难,也在他的生命中出现了变形。

文章图片3

之后迎接的将是兰波最为被诟病和传奇的一段经历。他和大他十岁的魏尔伦的那段不伦之恋是兰波生命中绕不过去的一段经历。在这段分分合合痛苦又有着伤害的情感经历后,兰波写出了《地狱一季》,之后又完成了他的代表性作品《彩图集》,这是兰波诗中的永恒经典。

也许诗人累了,他之后的生活中,诗离他而去了,他再没有诗歌作品出现,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多年之中,他就这样从诗歌的舞台默默地离开。直到1891年,因长期的过度劳累和无人照顾,年仅37岁的兰波离开了这个人世。但他那些宝贵的诗歌遗产,一直流传于世影响着包括这本传记作者博纳富瓦在内的一大群人。#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兰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