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江红色印记

 江湖留传说 2021-10-29
图片

袁仲禾

图片

谭氏宗祠—雅韶乡农会旧址

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阳江人民的武装斗争从来没有中断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共阳江县

第一个支部

阳江文昌宫建于1835年,原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庙宇式建筑。可以说,文昌宫完整见证了阳江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段光辉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1925年至1927年4月中旬,中共阳江县支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阳江支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驻阳江办事处、阳江县农民协会及阳江妇女解放协会在这里办公。1925年至1926年初,敖昌骙、谭作舟、敖华衮、黄贞恒、吴铎民、欧赤、冯军光、何毅、冯年、梁本荣等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受组织派遣,先后到阳江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3月初,中共阳江县支部成立,敖昌骙任书记,敖华衮任组织委员,关崇懋、吴铎民、黄贞恒任委员(谭作舟、冯军光回阳江后亦任委员)。1926年12月,阳江县农民协会成立。这几个机构均设于文昌宫。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阳江的工运、农运发展很快,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声势浩大,蓬勃发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敖昌骙、谭作舟等阳江首批共产党员大多未能逃过浩劫,落入敌手,并于次年被处决,阳江的第一个党支部被摧毁。新中国成立后,文昌宫又被作为阳江县委的办公地点。

图片

阳江文昌宫

大革命时期的

阳江农会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开展。当时的阳江,中共阳江县支部与国民党阳江县党部联合,点起农民运动的火焰,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二五减租减息”工作,向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

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农运迅速发展。1926年夏秋期间,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阳江籍的革命青年谭作舟带领敖华衮、黄贞恒等从广州回到他的家乡雅韶村,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成立了阳江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雅韶乡农民协会。

在雅韶乡农会成立之初,正值夏收时节,农会开展了浩浩荡荡的的减租减息运动,广大贫苦农民积极参加。为了显示农会的声势,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100多名农会的会员还进行了举旗大游行,号召更多的农民加入农会,成为了反抗封建势力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

继雅韶农民运动之后,阳江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摇撼了封建势力在农村的统治。到1926年11月,全县共建立乡级农民协会80多个,会员1.2万多人,农军拥有枪支800多支。

“阳江十七烈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阳江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敖昌骙、谭作舟、陈必灿、黄贞恒、谭启沃、王德符、梁本荣、吴铎民、关崇懋、张乐华、陈鸿业、冯尚廷、梁济亨、敖华日、梁洸亨、梁泮亨等均被捕。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但仍坚持真理,坚贞不屈。

1928年9月5日,敖昌骙、谭作舟、罗济奇等16人被国民党反动派处决。在刑场上,他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他们和同时被捕并病死于狱中的张乐华称为“阳江十七烈士”。

“十七烈士”虽然牺牲了,但是却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在阳江的广泛传播,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漠阳大地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图片

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

抗战时期的

党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派王传舆、容兆麟到阳江,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中共阳江地方组织。1938年4月,抗日团体—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阳江分社(简称“青年群”)成立,社址就设在民生阁。此后,王传舆以“青年群”为基础,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作为建党对象。1938年三四月间,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同年7月,中共阳江特别支部在成立,特支机关设在民生阁。这是阳江党组织重建后的第一个县级领导机构。从此,阳江党组织恢复组织活动。

阳江党组织重建后,党组织迅速扩大,在学校、农村等基层中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等,还在妇女群体中成立基层党组织。1938年7月7日,青年群社发出倡议,联合各抗日团体、各学校师生,组织各界纪念“七七抗战”一周年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火炬示威游行。这是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次抗日示威大行动,这次大游行促进了阳江各界青年的团结,推动了阳江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中共西南特委领导下,1938年11月,成立中共两阳特别支部,书记王传舆,委员刘文昭、林驳树,特支机关同设在民生阁。1939年3月,王传舆地下党的身份暴露,党组织活动阵地从民生阁转移到林元熙的故居。

林元熙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兴县蕉山战斗中牺牲。林元熙故居是抗日战争比较困难的时候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当时在这里举办了多期党训班,培养一批抗日干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两阳地区的革命斗争向前发展。

图片

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阳江分社—林元熙故居

隐藏在闹市中的

地下交通站

1946年9月,按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共阳江县委撤销,实行特派员制,司徒卓任中共阳江特派员。10月,中共中区副特派员黄庄平到阳江,直接指导阳江地方组织工作。1946年11月,为了保持内陆与香港党组织的联系,中共江城党组织在渔洲路92号开设了均祥批发商行,作为特派员工作机关。

当时,阳江交通十分落后,货物运输主要靠船运。为了便于运输,商店添置了一条机船,船上“水手”是中共香港地下党员张飞。商店开业后,机船来往于香港、江门等地,以经商形式掩护特派员的地下活动,船上押货的都是中共党员。司徒卓也多次利用押货的机会,到江门、香港等地与党组织联系工作。

1947年2月,均祥店因亏损停业。接着,3月份党组织又在阳江县城埠尾路57号开设“广源店”,以经商作掩护,继续组织和领导阳江的地下革命工作。

1948年2月,中共香港分局召开“二月会议”,指出华南各地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4月,中共广南分委(后称粤中分委)书记冯燊执行粤桂边区党委决定,深入阳江山区进行调查研究,宣传贯彻“二月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1948年清明节前后,冯燊来到阳江,住进广源店,与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和原中共阳江特派员司徒卓会面,传达了粤桂边区党委的指示,分析了武装斗争的形式,部署扩大武装队伍,面向农民、面向山区,大搞武装斗争。两阳地区武装斗争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武装队伍对各地国民党乡保公所发起多次袭击,给予敌人狠狠打击。

图片

地下交通站广源店

END

源流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