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博会上,院士专家们说了什么?

 苏悠然bui5xtxc 2021-10-30

10月27日,第十八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开幕。在大会开幕式及系列论坛活动中,科福仕、靳玉志、李元元、韩进、谭建荣、邬贺铨、洪明辉、李培根等中外院士专家发表演讲,深入探讨光通信、激光、光学创新与应用等前沿话题。以下为部分院士专家:


院士专家们说了什么?
(按发言顺序)
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科福仕:
光谷聚集了最具创新性的实验室和企业

图片

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科福仕教授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光谷聚集了最具创新性的实验室和企业,在建立和发展激光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中国在激光、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年前,俄罗斯代表团第一次来到武汉光谷参加光博会,双方合作一直在发展,每年都会在武汉光博会和光学展会上展出。相信今后双方合作将持续下去,未来的前景展望非常乐观。

华为高级副总裁靳玉志:

助力武汉打造全国F5G示范第一城

图片


华为高级副总裁靳玉志表示,武汉是全球光通信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光通信产业齐备且实力雄厚,目前已建成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光器件研发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的研发基地。过去两年,湖北省确立了前瞻性的“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战略,为光通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支持。下一步,华为将在武汉持续加大光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推动F5G产业高速、健康发展,助力武汉市打造全国F5G示范第一城。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

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院士表示,光电子技术是改造世界、重塑世界的关键技术,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制高点。华中科技大学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谋划推动光电子学科的发展,在光电子领域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下一步,将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大战略,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和两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
大力推进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图片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表示,中国光谷由光而名、由光而兴,光电子产业作为其核心支柱产业,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湖北高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武汉大学在纳米光学、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空间激光通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珞珈实验室微电子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愿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光电技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光谷有亮点、有产业、有技术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所必备的关键技术,发表了题为《智能制造与智能测量: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演讲。谭建荣表示,将光学原理、激光原理用到测量中,将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和层次。但目前检测、测试、检验至少还有10大科学问题有待解决。在演讲过程中,谭建荣点赞光谷。他说,通过真抓实干,光谷在全国众多“谷”中崭露头角,有亮点、有产业、有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光纤接入网正朝着100G发展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演讲主题是《面向5G的光网》。他认为,5G激发光网技术创新,已呈现出广阔市场。他比较了4G和5G之间光传送网的区别、工业PON与传统PON的不同,以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他认为,光纤接入网正朝着100G发展,干线单波长可达Tbps量级,长距离为100TBps量级,PON将达到100G,“光纤通信潜力无限”。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
我国光缆规模较2015年已翻一番

图片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我国光缆长度达到世界前列,今年9月份我国光缆达到5543万公里,光缆规模较2015年翻了一番。同时,新形势对光通信发展提出新要求。疫情发生以后,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小众场景规模迅速提升到数亿人数水平,导致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对光纤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带宽容量提出更高需求。要加快千兆接入网络部署,扩大千兆光纤宽带覆盖范围,推出家庭组合组网解决方案。支持面向有需求的用户试点推进“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桌面”相关产品服务。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

新型光学微球显微镜将可看到DNA

图片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介绍了光学微球纳米显微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展。微球是非常特殊的光学元件,可以用来观察高精度的成像。他还透露了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我们的新型光学微球显微镜是非接触式的,工作在大气中。我们下一代产品Opto Nano Lnes100,定标100纳米,估计出厂以后可以看到80-90纳米,这是在市面上没有这么高精度的显微镜,明年会推出市场。当然,我们同时还会加强技术研究,在实验室可以看到25纳米,我们的目标是采用新的光学手段,能够实现大气中非接触式看到小于10纳米的精度,那就是能看到DNA。”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激光正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第一届中国激光产业链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激光正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3D打印、传感检测等。比如,iPhone 12 Pro后置摄像头就安装了激光雷达,未来还可能为其它AR设备提供环境的景深信息等,可用于工业应用。未来,激光焊接与AI、工业互联网结合,可实现工艺智能化,使得质量问题在焊接单元之中即刻解决。
图片

【END】

来源:中国光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