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时非常令人欢喜,但一段时间后却非常令人抓狂,尤其是如何将宝宝「哄睡」,简直太难了...... 这时候一部分父母会另辟蹊径,发现如果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推车走一走,宝宝竟然「秒~睡~」了! 为什么一些宝宝在颠簸的婴儿车里,反而睡得很快?这样的哄睡方式是好是坏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为什么宝宝在婴儿车里 明明很颠却睡得很快 初生的婴儿与成人对比而言,生理、心理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一个新生儿来说,在颠簸的婴儿车里入睡很快,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狭小的空间让婴儿感觉像回到子宫里一样,更容易放松下来 当宝宝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宝宝被羊水包围着,而包着羊水的是羊膜;这就像一只装满水的气球,由子宫紧紧包围着。 他可以用手触碰到自己的脸和脚,母亲走动时羊水的波动也会让他感受到颠簸。 子宫里狭小的空间、颠簸的环境都和宝宝躺在移动的婴儿车里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 熟悉的感觉让宝宝容易放松自己,加速进入到睡眠的状态。 2. 缓慢移动的婴儿车,让婴儿感觉平静而有安全感 英国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心理学博士萨莉·戈达德·布莱斯(Sally Goddard Blythe)在他的著作《平衡良好的孩子》(The Well Balanced Child)中提到: 轻柔的前庭刺激有助于让婴儿温和平静,让孩子更快进入睡眠。 宝宝在婴儿车里的移动和摇摆,和轻柔的前庭刺激相似,所以更容易让他们平静,进入睡眠状态。 3. 婴儿车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让入睡更容易 还有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当外部的刺激变少、光线变暗时,我们也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婴儿车提供了一个相对半封闭的环境,也减少了人为的干扰。 当孩子进入相对安静的环境,慢慢会感觉「无聊」,打个哈欠,把小手放进嘴巴里自我安抚,很快就进入梦乡。 既然宝宝在婴儿车里推着就能入睡,那我们每次就让宝宝在婴儿车里哄睡,不就可以睡得更快了? 长久使用「推车哄睡」 可能不利于宝宝自主入睡 虽然婴儿车让宝宝入睡更容易,偶尔在婴儿车里睡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可能会形成「睡眠联想」,不利于宝宝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1. 不利于宝宝学会自主「接觉」 人的一个睡眠周期通常是由浅睡眠+深睡眠构成,每夜我们一般需要 4~5 个这样的睡眠深浅交替的周期。 浅睡眠期我们会容易醒来,然后再慢慢进入深度睡眠。 婴儿的睡眠时间更长,但周期比成人要短,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容易醒的原因。 当宝宝是放在摇篮或者婴儿床里自己睡着的,那么当他在处在浅睡眠期时,会学着「自主接觉」,再次熟睡。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而当宝宝是被照顾着入睡(即被推车哄睡、抱睡、奶睡),而且习惯这样的入睡方式。 那么在浅睡眠期,他们也希望在同样的照顾下再次入睡。 睡眠联想的环境是孩子醒来后再次入睡的关键。因此长期推车哄睡,可能会不利于孩子学会自主接觉。 2. 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宝宝学会自主入睡 之前有用户留言自己大晚上还在家推着车哄睡,看夜景多么凄凉。 在后台我们常常会遇到父母询问:孩子习惯通过「推车哄睡」,2岁以后还这样,怎么办?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长久采用「推车哄睡」的方式可能不利于孩子学习正确入睡的方法。 会导致宝宝几乎没有机会学习自我安抚入睡,非常依赖摇晃的婴儿车;但随着孩子长大,这样的方式总还是需要去调整。 三步建立健康睡眠联想 培养宝宝自主入睡 每一个宝宝都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自主入睡。 但这并意味着为了让宝宝学会入睡,就把婴儿丢在床上让他自己哭到绝望地入睡。 孩子首先需要经历一个被人照顾着入睡的阶段,比如温柔的抚触和轻柔的对话。 当他产生对世界的信任,相信自己在这个新环境里可以安全入睡后,慢慢学会自己入睡。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也不知道如何安抚自己,平静下来入睡,就需要父母创造一个正确的环境来帮助宝宝。 家长可以做好以下三步,来建立健康的睡眠联想,逐步培养宝宝自主入睡。 1. 观察并及时捕捉孩子的「睡眠信号」 当孩子发出属于自己的「睡眠信号」,如: 打哈欠 揉眼睛 吃手 双眼无神 我们就需要及时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拉上窗帘,带他去到卧室的床上,帮助孩子把「睡眠」和「床」联想起来。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床是可以用来睡觉的地方,当我累了,我可以来到这里休息。 这就建立起了自然且健康的睡眠联想,一旦这个习惯被养成,后续孩子自我入睡和接觉的能力会快速提升。 2. 根据宝宝情况采用3种不同强度哄睡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什么方式哄睡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联系,互相了解,形成私密的默契的过程。 通常我们哄睡的方法有:抱睡、拍睡、放床上陪睡。 这三种方式哄睡强度:抱睡>拍睡>陪睡,强度越大越费妈。 建议刚开始哄宝宝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拍睡的方式。
把孩子放在床上,陪在孩子的身边温柔轻拍,陪伴入睡。 轻拍能够给到孩子安全舒适的感觉,同时这种入睡模式保留了孩子更多学习自主入睡的空间,充分建立在床上入睡的睡眠联想。 或许宝宝刚放下进行轻拍的时候,会哭闹一会儿,这很正常;他或许是有点累,或许是不习惯离开妈妈的怀抱。 但我们不离开和他说说话,保持回应,安抚他,亲亲拍,孩子慢慢会平静下来,也可以睡着。 随着这样睡眠习惯的形成,孩子和床睡眠联想建立,我们就可以尝试逐渐降低父母干预的时间和强度。 比如:减缓拍的动作,让孩子慢慢会自己学会在床上自我安抚入睡(比如自己吃吃手、翻翻身都是自我安抚的动作)。 但还是需要特别强调:如果孩子在床上无论怎么拍都哭的很厉害,非常抗拒,那我们就需要升级安抚的强度,比如抱起来走走,等到情绪稳定后再放下进行哄睡。
虽然宝宝小小的,但是要一直抱睡,也会累残半边胳膊。但对于一些高需求宝宝,我们可能不得不采用这种高强度哄睡方式。 抱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充满信息的思维方式与宝宝交流: 你看起来好像有点累了,睡觉时间到啦! 妈妈在你睡觉前先给你换个尿布,然后就可以上床了。 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比较心安,更容易放松下来。 等宝宝彻底放松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尝试放下宝宝,采用拍睡哄睡。 但如果宝宝很抗拒,我们可能会经历从抱起到放下哄睡的反复过程,非常考验父母。 但无论怎么样最好还是在孩子清醒状态放下,让孩子自己在床上学会入睡,而不是等完全睡着了再放。 这个道理和我们成人入睡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样醒来我们大人都不容易接着睡着,孩子就更有可能如此。 所以即使抱睡,也还是在孩子有一些清醒时候放下比较好。 但从抱起到放下这个步骤会比较难,常常会遇到孩子完全放不下去,「落地醒」,我们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 这个过程真的真的非常考验我们父母!
这种方式会比较简单、轻松,放在床上父母陪伴孩子慢慢入睡。 或许只有一小部分天使宝宝能困了,在父母简单陪伴下自己睡着。 大部分宝宝们都会在经历抱睡、拍睡,逐步建立好睡眠仪式,睡眠联想后才能采用放床上陪睡的模式。 3. 创建稳定的作息时间和环境 除了观察孩子,进行哄睡,我们还要尽量给宝宝创建一个相对稳定的作息环境,外在秩序会带来内在的安全感,加速宝宝的入睡。 但在婴幼儿早期,规律的作息习惯主要取决与爸爸妈妈。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睡眠的时间,积极的发现孩子睡眠的规律,形成好的睡眠习惯。 最后还想说:我们成年人的生活习惯养成也需要一定周期,想要给宝宝养成好的睡眠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着急,育儿路上,静待花开。 孩子也会通过我们的平静和信任,慢慢感受到内心和谐,学会自己进入甜甜的梦乡。 |
|
来自: 闲云野鹤qpab3u > 《母婴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