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医生日记 | No.7 “教”与“学” II

 无益事 2021-11-01

“医考帮”的启动页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换药II
在经历了一周七次换药的患者Y,会阴的伤口已经和最初不大一样,新生的红润肉芽组织开始填充之前缺损的伤口,伤口周围最初白色的脓苔也近乎没有。
刚开始的四次换药,H老师都用无菌剪刀修剪伤口周围坏死的皮肤以及白苔。
H老师换药很有特点:不是闷着头,一言不发地在下面操作;而是和病人一遍聊天一遍换药,也经常和旁边的小医生讲解某步操作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直到我独自一个人在给Y换药的时候,才发现,寻找话题去和患者聊天,也是件难为人的事情。在H老师那里,都变得很自然。
在长达两周的换药的操作中,也看到伤口恢复的全过程,收获良多。
 
第一点,  对治疗要有长期规划
在Y的第一次就诊,H老师便让我开了七次的大换药医嘱。
当时以为是为了省去Y每次挂号的费用,却没有想到更深的含义——让患者意识到这个伤口的恢复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至少要等一周的时间。
如果换药次数只开三次,便会给了Y“三次换药能好”的错误念头。
结果三次换药后,又开三次换药,患者没信心、气馁了,医生也被患者弄的灰头土脸。

三次又三次,不如一次性七次。
这就是治疗的长期规划。
 
第二点,  时间能治愈一切。
第一天换药,伤口周围都是脓苔,红肿触痛,还伴有分泌物。
第三天换药,伤口已经不再水肿,伤口也看得更加清晰。
第七天换药,伤口处的凹陷较之前有些平坦。
第一天的我,从没有想到七天后的伤口会如此这般,见到伤口的第一眼,除了心急之外,没有别的情绪,只希望伤口能快快愈合。
其实这世上没有速效药,也没有特效药,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应该就是时间。
医生所做的有限,终究还是靠时间治愈一切。
 
第三点,  什么都不能心急。
在最初观摩H老师换药操作的时候,常有看不明白的时候。
  • 为什么不将坏死的组织和白苔都修剪干净?

  • 为什么用碘伏棉球擦拭伤口的时候,不将肉芽上的白点点弄掉?

  • 为什么不一次性将所有的线头都剪干净?

这些问题,在两周的换药,H老师都给出了他的解释。
坏死的组织要修剪,但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修剪会带来新的伤口,要把握损伤与愈合的平衡。
分三次修剪,用三天的时间愈合。
碘伏棉球在消毒新生的肉芽组织,更多的是通过挤压,让棉球的消毒液浸润肉芽组织,而不是通过擦拭,因为后者会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每次都选择擦拭,伤口永远都长不好。
为什么不一次性剪完作为异物的线头,是因为会造成较大的损伤。每次都修剪一点,将可能的损伤用一周的时间慢慢消化。
做事不要心急,不要总想着一步到位,是这周H老师给我上的一课。
 
执业医师考试
因为9月19日-20日,两天执业医师考试的缘故,这周的推送内容简单了很多。
关于这次的执业医师考试,其实也有很多的故事,自己也从中吸取了很多的教训。
在下次的微信推送中,我也会好好地聊这场考试。
那么就下周再见,我要去复习了。
 

如是说:这周推送的内容很简单,有考试的因素,也有其它的因素。蚊子再小,它也是肉。你说,对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