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情感|毕业季——匆匆毕业,不说再见

 青年读书说 2021-11-01

匆匆毕业,不说再见

高晓松曾说:“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如果说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新冠疫情当之无愧。在这场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大爆发之后,各行各业无不受到冲击。而这其中,毕业生则成为了这场疫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犹记得初遇“天生”时,心中莫名的激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所高校,到另一所高校。改变的是地点、时间,不变的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轻轨—天生站 图来源 作者】

【西南大学一号门 图来源 作者】

天生有你,生生不息。终于在经历了地狱般的考验后,如愿以偿的加入了这个家庭。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学府,犹记得初次相遇,就被母校的美景和“大”所吸引。从进入校门的一刻,就被郁郁葱葱、各式各样的美景所吸引。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微雨的下午,从三号门进入学校后,顺着导航所引,经历了多次询问之后,终于走到了学院门口。或许,冥冥之中,就要与它发生点联系。

【西南大学—荟文楼 图来源 作者】

如果说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三年以来的生活,我想用充实、快乐和幸运来描述。

三年以来的生活是充实的。试着向无数做学问的人一样,坐着冷板凳,向专业的高峰攀登。而这三年中,办公室则成了所待时间最久的地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早出晚归成为了一种常态。办公室则成了我学习、思考和休息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也更像一个家,承载着三年以来的所有记忆。在这里,发表了第一篇自己署名的文章(虽说写的跟屎一样臭);在这里,第一次组织了第二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在这里,第一次目睹了这个学科顶尖的学术大佬;在这里,第一次参加了老师的项目……在这里,有无数的第一次值得回忆。也正是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使得三年的学习生活异常充实。
【小家—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所 图来源 作者】

三年以来的生活也是快乐的。如果说生活仅仅只有学习的话,那未免多少有些枯燥。学习之余,也会跟自己的好友去闲聊,去聚餐,去K歌,去打球……这些成为了三年以来的快乐源泉。每每如此,似乎才能抛却学术的烦恼。尤其是在山城重庆,处处是美食,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辣椒和花椒的香气,约起一众好友,便又是一个快乐的午后。而这其中,本科好友王辉的来访,则是最为快乐的一件事。已记不清上次跟他相聚,聚餐在何时,但大学时光里一起聚餐时的场景犹记忆犹新。而大学时的匆匆毕业,何曾想还能再次相见。仿佛有些朋友已经渐行渐远,但还有一些,也仿佛依旧在原地。匆匆毕业,不说再见。

【好友来重庆 图来源 作者】

【日常小聚 图来源 作者】

【校园一角 图来源 作者】

【校园一角 图来源 作者】

【校园一角 图来源 作者】

三年以来的生活更是幸运的。幸遇恩师,幸入邹门,像一个小家庭一样,处处充满温暖。学习中,恩师严格要求。生活中,恩师悉心关照。平日里,师兄师姐互亲互爱。关键时刻,大家互帮互助。此种温情,刻骨铭心。

然……

2020,不仅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特殊的一年,更是难忘的一年。

曾经以为,会像其他人一样,坚守办公室,熬夜撰写毕业论文;

曾经以为,会像其他人一样,坚守学校,等到毕业典礼如期举行;

曾经以为,会像其他人一样,坚守学校,跟兄弟朋友聚餐闲聊;

……

但一场疫情,完全改变了所有的轨迹。

原本应该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在家硬生生逼了出来;

原本应该在六月某一天举办的毕业典礼,也硬生生没能参加;

原本应该在某个餐馆把酒言欢,也硬生生没能如愿;

……

终于,6月1日这天;

离开了学习生活三年的母校;

离开了悉心指导学术的恩师;

离开了谈天说地的兄弟;

……

曾无数次离开过母校;

曾无数次离开过恩师;

曾无数次离开过兄弟朋友;

但此番离匆匆离去;

当永远告别曾经的师友;

当永远告别学生生涯;

惟愿此番离去;

不说再见;

惟愿此番离去;

归来仍是少年。

● 青年读书|读《世界秩序》之欧洲均势体系的终结

● 特刊|父亲节:我和爸爸的故事

● 特刊|高二为高三学子高考冲刺送祝福

● 一份来自澳洲的留学随记(上)

● 一份来自澳洲的留学随记(下)

NO.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