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百科 全部 1348次播放02:34 每日一方——阳和汤:治疗跗骨疽 歌诀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组成 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 用量 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方义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配伍特点 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痰滞得除。 运用 本方用于阴疽,临床应用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禁忌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方。 附注 附方 小金丹 组成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没药、归身、乳香、麝香、墨炭。 用量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制末)各45g,没药、乳香(净末)、归身各22.5g,麝香9g,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 3.6g。 功用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主治 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贴骨疽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禁忌 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重要文献摘要 ①《成方便读》:“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②《外科症治全生集》:“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
|
来自: 黄开华2a811m7r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