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生搬硬套五行学说

 中医知识圈 2021-11-02

不能生搬硬套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朴素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一种广义的哲学。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把五行学说引入中医理论之中,来形象地描述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用这种形象地描述来揭示五脏之间的联系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生理学、解剖学、分子学等各种更直观理论地出现,能把五脏之间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明确,简单地生搬硬套终于五行学说来养生治病未免有点牵强了。

错误之一,五色配五脏,许多中医都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不同的五脏有益,什么白色入肺、黑色入肾、红色入心、黄色入脾、青色入肝,这是一个错误的归类,难道黑芝麻、黑米、何首乌、黑枣就光补肾吗?吃了后其他脏器就不补了吗?百合、麦冬都是白色的,哪里都能补,何谈单独补肺呢?五谷杂粮大多是黄色的,可我们吃了以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得到滋养,何谈单独补脾呢?红色的东西也很多,未必吃了以后就不得心脏病吧。所以五色入五脏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临床上的经验。补的东西哪里都补,泻的东西哪里都泻。

错误之二,季节与五行,肝主木属于春天,可是临床上肝病未必是春天发病最高。心主火属夏,夏天虽然易上火,但不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肺主燥属秋,秋天虽然得呼吸系统病的人很多,大多是外感风寒引起的,不是燥邪直接引起的。肾主水属冬,冬季寒冷不但肾病易发,其他病也易发生,心脏病、脾胃病、肺病都很多,单独说肾病多,未免不妥。不同季节的确易患不同的病,但绝不同简单的与五脏相对应,否则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错误之三,五味与五行。中医五行讲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辣入肺、咸入肾,这些观点实在找不出可信的理论来,难道肝病吃酸的就好?肺病吃辣的就能行吗?咸入肾又怎么解释?苦入心到底是补还是泻?这样的五行理论怎么来指导我们养生和治疗,值不值得我们去研究,临床上有治疗和养生的效果吗,有什么样的理论来支持这些观点?

错误之四,五脏配五行。肺主金、肾主水、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按五行来讲,它们依次是相生的关系,金→水→木→火→土→金,可是在临床上肾有病光治疗肺能行吗?心脏有病了就去治疗肝脏会有效吗?现代生理解剖学说明五脏六腑之间没有明显的远近关系,都是协同作用。无论哪一个脏腑生了病,都会拖累其他的器官,脏腑间没有明显的相生相克关系,把一个脏器的病治好了,其他器官的病也会好转的。母子关系,相生相克的关系,未免有些牵强,没有多大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代地发展,其中的不科学之处明显地暴露出来,我们应该用新的思想去认识它的不足之处。中医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类养生祛病,对临床和养生没有指导效果的理论应该清理和淘汰一些。随着科技地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和创新新的中医理论来完善中医,而不能抱守残缺、生搬硬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