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中国开放历程与经验,弘扬全球开放正能量,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世界开放报告2021》专题新闻吹...

 蓝林观海 2021-11-03
图片

2021年11月1日,《世界开放报告2021》专题新闻吹风会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理事长顾学明研究员就该报告的重要意义、特色亮点、主要内容和正式发布安排做了主动发布。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疫情加剧了大变局,全球化出现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愈演愈烈。世界究竟该不该开放,该怎样开放?两家研究机构聚焦世界开放,无疑是在高举开放大旗,为扩大国际开放鼓与呼。

图片

在中国开启对外开放历程四十余年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年来,中国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成功实践成为世界开放的“模范生”。张宇燕认为,《世界开放报告》聚焦中国的成功开放历程与经验,不仅弘扬了全球开放的正能量,而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顾学明介绍道,《世界开放报告2021》的内容大致分为世界开放全貌和中国开放实践两大部分,共十二章。

第一部分包括第1-6章,重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描述世界经济的开放发展,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开放大势,研究世贸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梳理国际贸易投资的实践和成效等。其中,第1-3章主要是构建对外开放指数并分析其测度结果,第4-6章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开放大势,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阻力,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随后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贸易投资开放等领域的开放实践与最新动向。

第二部分包括第7-12章,回顾中国特色开放发展之路,总结中国开放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主要经验,梳理自贸区港、进博会、“一带一路”等重要开放实践的进展,总结了中国参与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实践,论述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通过全景扫描世界各经济体对外开放态势,《世界开放报告》可帮助读者识别全球开放“高地”与“洼地”,便利开放“高地”与“洼地”之间互学互鉴,动态平衡开放各方的开放损益,提升世界开放治理能力,从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宇燕认为,《世界开放报告2021》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世界开放指数。这个指数测度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经济开放以及同经济开放直接、密切相关的跨境社会开放和文化开放,包括开放政策和开放绩效,形成可统计测算的29项具体量化指标,对129个经济体2008年至2019年的开放度进行排名。这个指数实现了对外开放概念、理论、方法、数据与实践的严谨一致,在国内尚属首次,同国外类似指数相比也具有明显特点和优势,比如平等对待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以及重用对开放动态较敏感的“快指标”。

图片

顾学明介绍,《世界开放报告2021》将在11月5月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并围绕“世界开放的现状与前景”召开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政策决策人士把脉世界开放态势。

该报告之所以选择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是因为二者都突出开放发展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希望将《世界开放报告》打造为自己的拳头产品,从而成为国际一流论坛,以引领中国和世界的开放。

(供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主任刘仕国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