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如果不死,真的能打败金国么?

 新用户1165JJUL 2021-11-03

题主说的这个打败含义是什么?如果是指消灭金国,对不起,做不到。但如果是在一两场战役中打败金国,那是可以的,比如郾城之战,岳飞率岳家军以少胜多,确实打败过金国。很可惜,虽然岳家军取得大捷,但是金强宋弱的整体态势并没有改变。

如果双方要进行的是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一方以消灭另一方为战争目的,那么战争至少要打好几年,就会陷入长期的战乱。鹿死谁手那就很难讲。估计先垮掉的是宋朝。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宋朝有致命的软肋在金国手中。

暂且抛开双方的整体国力不谈。宋高宗赵构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关键人质在对方手上。不要以为这个不重要,这个是宋高宗的最大心病。对赵构来讲,其他问题都好克服,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只要有这个因素,金国随时可以另立一个大宋朝廷出来,那么南宋朝廷就有大麻烦了。

赵构不仅父母在对方手上,关键是他的哥哥,也就是正宗的皇帝宋钦宗也在对方手上。

不要小看宋钦宗赵桓是个金国的俘虏。他可是宋徽宗赵佶长子,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就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后宋徽宗禅让登基为帝。他的皇帝之位,来得名正言顺。在当时宋朝人心目中,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而在宋朝人眼中看来,宋高宗赵构这个皇帝之位,来得就有点不太正。在当时的南宋人看来,赵构其实就是一个代理皇帝。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迎回二圣,正宗皇帝回来了,应该就没他什么事了。当然,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他真的能够击败金国,威望那就不一样了。

高宗在位时,曾经发生过一次兵变,差点让他送命。这就是苗刘兵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哗变,带兵围住皇宫,以清君侧为名 ,诛杀了宋高宗赵构宠幸的大臣及宦官,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苗刘二人还当众责问赵构:

“陛下帝位来之不正,若渊圣(宋钦宗)归来,当何以自处?”

因此,金国掌握了一个大杀招,如果万一宋朝取得军事优势,金国就会让钦宗赵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从而扼制赵构。而宋高宗赵构,断无北上攻打哥哥宋钦宗赵桓的法理依据。金兀术曾经将这种可能性进行过认真分析。秦桧从金国回来,已经把这种可能性告诉了赵构。

也就是说,金国一旦军事上处于失利状态,就会把钦宗立为傀儡皇帝。而南宋不是整天吵着要“迎回二圣”吗?现在我把二圣还给你,另立一个中央。你赵构能和你的父兄争天下吗?就算你狠下心来无父无兄,别忘了你妈也在那边。如此一来,南宋小政权就会完全失去道义上的正当性。

如果金国真的这么一来,很有可能南宋就有许多人要投奔宋钦宗。这个仗就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二、南宋整体国力明显弱于金国。

1.金国拥有军事、地理优势。宋高宗赵构建立了南宋朝廷后,启用了中兴四将以及吴阶等一批重要将领,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与金国的作战中,扭转了一败涂地的局面,能够互有胜负。金国一时也拿南宋没有办法。

客观上,当时中国形成了一个南北朝对峙的态势。在整体国力上,金国占据北方,相对南方而言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其疆域东抵日本海,北至火鲁火疃谋克(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与蒙古部、塔塔儿部、汪古部等部落为邻;西与西夏毗邻,以大散关与宋为界,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其面积相当于南宋的两倍。
如果金下决心攻打南宋,具有自古以来由北向南征服的军事上和地理上的优势。

2.金国有更强的战争资源。金国实施的“乣军制”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拉壮丁,动员能力更强,战争成本低,后者动员成本更高。而金国由于占据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其拥有的土地、兵源都远远超过南宋。其战争消耗可以随时得到补充,而南宋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如。

所以,如果要支撑长期的战争,南宋跟金国拼消耗拼不起。南宋唯一的优势就是:原北宋金占区,人心思宋,有民间反金力量。但如果金国把宋钦宗立起来,这一点又是立马就不复存在。而南宋内部,也一直不太平,各地流寇以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岳家军除了要对抗金国,在大多数时间就是跟农民起义军作战。主要是征伐杨玄起义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武装。我们在《宋史》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记载,如: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四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尽降其众……


3.金国的军队更容易统一集中指挥。
这一点是和宋高宗赵构抑制武将的一贯思想分不开的。他始终担心的是:不能让某一个武将掌握全部的军队。南宋中兴四将之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互相都不能够指挥对方的军队。赵构曾经也打算过让岳飞接管刘光世的部队,并节制川陕诸军。但为防止他一家坐大,很快就取消了这个打算。

赵构曾经问过秦桧:“岳飞应当是个忠臣吧?”秦桧向赵构说的一句话很能体现皇帝的心理:“当初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人是会变的,今天是忠臣,明天不一定是。既然宋太祖曾经是个忠臣,他能搞黄袍加身,谁敢保证岳飞就不能也搞一次?

所以南宋的军队,在对金国作战时,往往难以做到统一协调指挥。带兵的将领相互之间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彼此之间互相协同作战存在很大的问题。

4.战线如果太长后勤跟不上。如果要消灭金国,所谓直捣“黄龙府”,黄龙府的位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而囚禁徽钦二帝的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县。

对于南宋军队而言,要想由南向北征服实现统一,打到那么远的地方,难度极大,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南宋除了人力、资源、地理方面不具有优势。战线拉得如此之长,其战争的后勤保障也不是南宋朝廷所能够承担得起的。


三、和谈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1.赵构其实是个有为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是一个窝囊皇帝的形象,但其实他不是天生发贱,心甘情愿地向金称臣。如果有人认为宋高宗赵构是个庸才、脓包,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可以把赵构与南明王朝去做一下比较,南明的条件,比当初赵构不知要好了几千倍。但是南明很快灭亡了,而南宋生存下来了。

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后,由于明朝有北京、南京两个都城,在南京,南明政权还有一整套完整的机构。明军的精锐部队还在,弘光政权刚建立时,左良玉和江北四镇尚有数十万大军,而清军只有约二十万。即使是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初衷也是为了对付李自成而不得已为之,实际上他内心还是愿意忠于明朝的,如果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也完全可以把他争取过来。就这么一个条件,南明王朝还很快就灭亡。

而宋高宗赵构在靖康之变后,仅凭自己的皇室身份,在金军“搜山捡海捉赵构”、国内处于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生存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很快地组织起自己的一套班子, 并很快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基本上和金国打了一个平手,保住了半壁江山。两相比较,你能说赵构是个庸才、脓包吗?

2.赵构的目的就是以打促谈。宋高宗赵构非常明白,凭南宋的那个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消灭金国的。中兴四将等人在军事上取得的那些成果,并没有给金国带来实质上的打击。金国的战争机器尚没有完全发动。因此,他希望岳飞等人在战场上能够取得局部的胜利,以打促谈。让金国受到一定的损失,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他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就是:“打还是要打,谈还是要谈,和还是要和”。


“迎回二圣,直捣黄龙”在当时只能是一个政治口号,是为了激励人心,同时证明自己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但当不了真。皇帝又不能明着讲:我不想收复中原,我就是想谈判。而岳飞不能理解皇帝的真实意图,这就是他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3.赵构希望解决人质问题。一般人以为,赵构很担心宋钦宗回来。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如果赵构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迎回二圣,那么他的威望将会达到一个顶峰。真到了那个时候,谁又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呢?二圣即使回来了,最多就是做名义上的太上皇吧。赵构怕是怕的金国把宋钦宗立起来对付自己。

赵构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让金国释放他的母亲。据《宋史》:

命何铸、曹勋一报谢,召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闱,无泪可挥。卿见金主,当曰:'慈亲之在上国,一老人耳;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以至诚说之,庶彼有感动。”

绍兴和义谈判期间,赵构让何铸、曹勋到金国报谢,让他们以至诚感动金国:我母亲在你们那边不过是个无用的老人而已,但对我来说却是异常重要。

在绍兴和义签订后第二年,金国终于释放了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并将宋徽宗等人的灵柩一并送还。两国实现了和平。但对于宋钦宗,金国却一直扣押着不肯释放。这是他要挟对付南宋的一张王牌。

4.和谈相比较战争损失要小得多。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部分土地,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这个思维其实和北宋时,宋真宗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是一个思路。《澶渊之盟》签订后 ,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目的就是避免战争。再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文景之治积累下的巨额财富与匈奴作战,而匈奴人口不过汉朝一个郡,最终的结果是民众死伤过半,国内经济衰退。

所以,宋高宗赵构明知长期战争不可为,而与对方签订这么一个和约。不能简单地斥之为卖国。站在他的角度,他有他的道理。

四、岳家军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1.岳飞大败金军后,金军仍能进攻。我们从宋史中可以看到,岳飞与”流贼“作战,反而比与金国作战还要多。而岳飞与金国作战,似乎并没有决定性的优势。《宋史》中经常看到:他大败金军后,金军反而疯狂进攻的描述。比如他在泰州等地与金国作战,大败金军,但金国继续作战,泰州也仍然陷落。使人不禁要产生怀疑:既然大败金军,又怎么会陷落?

在整个对金作战中,岳飞并不是总指挥,他经常负责一个大战役的局部,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照我看来:郾城大捷应该是个局部性的胜利,该地区远离金军的大本营。但战役几天后,杨再兴就在小商河阵亡。紧接着,金军继续进攻颖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金军在所谓的大败后,攻势并不减,看不出其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之后岳飞又打了个胜仗,接着就是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驻军于朱仙镇的岳飞。在此之前,淮南东路张俊军也已撤退。

2.史书的描述有所夸大。我们要客观看待史书中对岳飞的一些夸大性的描述。史书中对岳飞的描述确实有一点神话色彩,经常描述到岳飞一个人单挑敌人的大部队,并且还大获全胜。

根据《宋史》记载:有一次,岳飞凭一个人的力量,击败了贼众五十万人马。据说当时王善、曹成等一帮豪强聚集了五十万人马,进军到应天府的南熏门。而岳飞手下只有八百人。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仗没法打。但岳飞左手拿弓,右手持矛,冲入五十万人马的敌阵,横冲直撞,一下子就把敌人的阵营冲乱了,敌人大败而逃。所以这中间确实有一些夸大的成分。

岳飞由于不能理解皇帝的真实意图,只知一味精忠报国,最终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这也充分说明岳飞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是一个典型的业务型干部,但他不是一个政客,他不明白军事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从而,促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也是民族的悲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