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茶香飘万里 2021-11-03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面条可以说是很简单的食物,将谷物磨成的粉加水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捏成细条状,煮熟。但是,要严格定义面条到底是什么东西,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种形态各异的面条,大部分都是以小麦粉或米粉为原料,使用其他谷物粉的也有很多种,和面做成面条的方法也有很多。因此,在这里我们避开面条定义的问题,把谷物磨成的粉加水揉成细条状的东西到底怎么称呼呢?我们就不去关心了,先来看看它给历史带来的影响吧。

古代的面条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2002年,在中国黄河岸边,发掘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庙宇遗址,考古调查团在一户人家的地上发现了一个翻倒的钵盆。这个遗迹埋在比河川沉积物还深3米的地方,沉积物的低层好像是地震引起的大洪水造成的,所以这个地方就这样被遗弃了。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调查团拿起钵盆一看,里面堆满了沉积物,钵盆底部还残留有保存状态良好的细长条状物体,看起来很像面条。因为堆积物使钵盆内部形成了真空状态,所以底部残留的面条居然没有腐烂。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分析了这个面条之后,发现它和整个遗迹是同时代的东西。它是用两种栗子粉混合做成的,这样和成的面团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弹性,可以让面条拉得更长。这4000年前的喇家面和现在的中国拉面很像。拉面则是以小麦粉为原料,利用面团的重量用手反复将面拉开、折叠、拉开、折叠做成的。

不能说古代的面条都是这样做的,但从相似点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原来在关于面条的争论中,有说面条最初是在意大利出现的,然后在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上逆向前进,最后向东扩展开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丝绸等商品从中国运往欧洲的阿拉伯商人首先制作了面条,面条也和经营的商品一起传到了中国和意大利。因为喇家遗址的发现,关于这种食物的起源的争论有了结果,喇家面的年代明确了面条就是起源于中国。但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为什么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制做面食呢?我们暂时还找不到原因。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虽然最先制作面条的不是意大利人,但现被在称为意大利面的面条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古罗马诗人霍拉提斯,在公元前1世纪描写了一种料理,把意大利面层层叠起来,和现在的拉扎尼亚料理很像,就是把小麦粉面团做成扁平的板状为基础的料理。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和现代意大利面一样的细条状意大利面第一次登场,是在12世纪的西西里岛。在西西里被诺曼人征服之前,西西里被阿拉伯人统治了200多年。阿拉伯人对西西里岛的影响是否波及到意大利面呢?现在只能推测,这个意大利面是以西西里岛为起点,扩散到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于是干燥后的意大利面,对于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强大的城邦国家,都成了重要的食品。这两座城市之所以能在中世纪兴起,都是因为他们拥有向地中海全境甚至更远的地区扩张的大规模贸易所获得的财富,和强大的海军。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这是14世纪拉丁语书的插图,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和面及烘干意大利面。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从前还有个说法,把意大利面带过来的,是那个有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3世纪末,他沿着丝绸之路旅行到了中国,在他的游记中提到了面条。但实际上,在他旅行的时候,意大利面已经是意大利人的主食了。事实上,意大利面和马可·波罗之间的关联,是美国通心粉生产者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of Macaroni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为了促销而推出的小噱头,想通过与自己的产品有关的浪漫故事来提高销量。无论如何,此后1497年哥伦布(热那亚出身)发现了美洲大陆,西红柿进入了意大利,现在全世界都承认这是意大利菜的标配调味酱。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到了19世纪,意大利面开始在工厂生产,不仅成为意大利的国民食品,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中,大量移民从意大利南部的贫困地区去到美国,在许多城市形成了意大利裔美国人的大型社区,在那里出现了供应意大利面和披萨的餐馆。美国人就这样接触到了意大利的食物,再加上意大利面是一种简单又能长期保存的食品,所以意大利面在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都成为了人气食品。而且,随着意大利生活方式和食物评价的提高,意大利面的人气也随之上升。好莱坞黑帮电影中出现的意大利料理,应该也成为了意大利面的宣传,电影里黑手党在餐厅吃饭或做饭的时候制定杀人计划的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美国文化把汉堡包和热狗推广到全世界一样。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曾在他的著作中,常用到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意大利人的整个饮食生活,和欢快热闹的家庭餐桌等这些文化印象,来刻画人物。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主人公一个人煮意大利面的场面,显示主人公已经脱离了广大社会,利用意大利人吃饭是社会性活动这一印象,强调主人公的孤独——主人公既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吃意大利面。如果这位主人公做的是日本的“乌冬面”,就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效果。乌冬面是和意大利面很相似的小麦面,但日本人经常一个人吃乌冬面,所以乌冬面和意大利面不同,无法让人联想到社会性活动。主人公明明是日本人,却在做意大利面,有着像在日本的外国人一样的疏离感,暗示他脱离了社会的主流。同时,也显示了主人公是一个现代且懂得世故的人,的说明你是一个了解世界的人,他吃的不是日本传统的食物,而是在家里吃意大利料理。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除了文学层面之外,村上春树的小说有效利用意大利面这点也可以看出,某种食物是如何普及到全世界的。面条起源于东南亚,然后通过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之手,向西传到欧洲,进而进入美洲。而且,意大利面条不入汤蘸着酱汁吃的方式,又回到了东方,传到了日本和亚洲各国。至此,面条完成了环游世界之旅。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意大利面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意大利面这个名字的面条,却成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象征。

炒面面包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要说混搭文化的食物,没有比日本的三明治、“炒面面包”更妙的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加入炒过的面的面包”。把原本是中国的面食炒面,夹在热狗用的面包里,浇上一种源自英国伍斯特郡的酱汁,这是一种日本风味的调味汁,叫做炒面酱汁。此外,还会混合日本醋渍生姜和法国蛋黄酱。这么一形容,可能会给人一种尽是碳水化合物的乱七八糟的印象,但实际上好像很好吃。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以后就这么吃吧,少洗一个碗一双筷~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美国面条

到达美国的面条不仅仅是意大利移民带来的,也是19世纪初横渡太平洋的中国人带来的面条。特别是1848年加利福尼亚黄金潮时期,大量中国移民涌入。但是在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后,离开国家的中国人更是增加。这个血淋淋的内战持续了15年之久,最终死亡人数达到2000万人。于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工作,在1863年至1969年建造的第一条大陆横断铁路的建设工程中受雇。这条铁路的起点是港口城市旧金山,大部分中国移民到达美国时都在这里登陆。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和意大利人一样,中国人也把自己的食物带到了美国。有人为了给同胞提供中国菜而开餐馆,向所有的美国人供应中国菜。据说如今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馆随处可见的炒杂烩,就是在美国诞生的。饥肠辘辘的挖矿人让中国的厨师给他们点什么吃的,当时厨师不巧地正在加工某些食材,挖矿人并不清楚情况,厨师觉得不能让客人生气,于是把现有的食材全部放进去烹炒,然后浇在面条上端出来,新的料理就这样诞生了。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这个故事也不过是人气食物的“神话”之一。这个故事是否可信尚令人怀疑,但有一点中国厨师肯定会知道,就是一般做了不会给客人上的菜。类似的用剩余的食材烹炒加进面条里的料理,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省也有,当时很多移民从广东省去到了美国。

唐人街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纽约曼哈顿的东百老汇,是中国之外最古老、最大的华裔居住地之一。

在中国移民登陆的港口城市诞生了大型华裔社区,特别是纽约和旧金山。规模虽然小,但是差不多的模式在英国也有——伦敦和利物浦的华裔社区。不过,华裔移民的增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他们大部分来自英国殖民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大英帝国或英联邦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至今仍有很大的华裔社区。第一代移民大多数是做外卖的,1960年以后,中国餐馆和午餐外卖店从城市开始扩散,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城镇都能吃到中国菜。而且,面条也多次超越文化的 藩篱,成为世界上最广为食用的食物之一。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1958年,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发明了方便面,也为提高面条的魅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说实话,即使不是速食,煮面条也不是件很费事的事情)。方便面是将事先做好的面条油炸后干燥而成的,吃的时候只需放开水泡几分钟即可。为了那些懒得考虑方便面搭配的懒人,日清食品又想出了杯面——在塑料杯里放入面和配好的调味料,只需加入开水就可以了,人们可以更容易吃到省事的速食食品。这说明,虽然任何一种方便面的营养价值都值得怀疑,但它就是可以做出改变以适应多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正是因为这种特质,面条才能从4000年前的黄河岸边走到现在的超市。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和很多泰国料理一样,泰国炒面也是以中国菜里的一种炒面(荞麦面)为原型,经过一番煎熬,做成了只有泰国特有的料理。那是一种极细的炸到金黄酥脆的面,把猪肉或鸡肉、虾和煮软的面翻炒,然后加入泰国鱼酱、大蒜、青柠汁、椰糖、醋等,一般还会加入切块的油炸豆腐,配上豆芽、香菜、辣椒等就可以上桌了。青柠汁、醋和椰糖的甜味很搭,能做出只有泰国菜特有的清爽。

我一直相信,这世界的面比我吃过的米还多,写是写不完了,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说说你们家乡的面、吃过的好吃的面,以及能不吃就不吃的……那些……

《食史百味》香麦粉身化飞虹,百搭变幻无穷尽:面条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