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动漫《千与千寻》的心理寓意:孩子从依赖到独立总共分几步走?

 昭德心理官方 2021-11-03

10岁左右是孩子从儿童到青春期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的孩子需要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发展出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力以及服从性,这样才有能力应对从学业、守纪以及与同学、老师的人际交往问题。

动画片《千与千寻》讲述的正是一个孩子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和自我整合与转化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受到启发。

父母与孩子的分歧和分离

女主人公千寻10岁那年,在暑假和爸爸妈妈一同驱车前往新家,爸爸开错了道,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一错再错进入了神秘的隧道。

在这个过程中千寻与父母出现了三次分歧,她劝父母回去,但是爸爸妈妈根本不听千寻的意见和想法,一意孤行。

千寻由于胆小,必须依赖父母,所以被迫跟着父母来到了一个中世纪的小镇——神明之家。

远处飘来诱人的食物香味,爸爸妈妈不假思索的被食物诱惑,而且在没有经人允许的情况下大快朵颐,之后变成了猪!因为在这样的这个小镇里面,不工作就会变成猪,吃的越胖的猪越会优先被宰杀吃掉。

 “变成猪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那些一味追求财富,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但在情感上极度忽视孩子的父母。

从千寻离开之前的家和学校来到这个郊区的新家,千寻内心是不愿意的,但是父母并不在意千寻的想法。

在去新家的路途中父母走错道,千寻三次提醒父母回去,但是父母仍然不愿意去了解千寻的想法和感受,只是嘲笑她胆小,并让她一人在车上等着。

这也包括那些在教育竞争中过度内卷把孩子沦为学习工具的焦虑父母,他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号,给孩子各种转学和报辅导班等等。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左右,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和一定力量与父母的想法产生了分歧,这时候父母要么忽略不在意,要么觉得孩子是“叛逆”,家长和孩子发生很大的冲突。

同时有很多孩子用“听话、顺从或者好的表现”承担起化解父母焦虑的责任,而孩子自身的生命自然性、主体性得不到发展,但压抑的总是会反抗,这种主体生命的长期被占据,也许会让孩子最终被迫选择用拒学、自杀等极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从而造成悲剧。

父母成为猪,让千寻一下变成了“弃儿”般的存在,这是千寻心理的困境,也是她成长的契机,从依赖到独立,就是要超越这种“弃儿”情结,实现转化。

拯救父母

在父母变成猪之后,千寻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冒着会“消失”的风险留在这里找父母。

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以“孝道”为链接的亲子关系让个体的分离成为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孩子要离开家庭“背叛”父母会背负更多的内疚感,而在“救父救母”的主题下,这种内疚感就会被转化为一种独立发展的动力,孩子通过一种隐晦的方式超越了父母,完成了自己的个体发展。

而现实中,许多孩子走进咨询室,背后也有“救父救母”的动力,他们通过自己的“症状”让父母也进入到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之路上。

寻找自我

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


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白龙——自己的阳性力量

女孩子要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进入集体规则,就需要发展自己的阳性力量,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女性的男性力量——“阿尼姆斯”的部分,这部分力量和自主性、行动力、果敢、进取精神有关。

所以千寻在这里遇到“白龙”并不是偶然的,他们从小就认识,但她对“白龙”刚开始是有些恐惧和陌生的,这说明她和自己内在的阳性力量是失联的。但“白龙”首先认出了她,因为无意识对意识具有补偿和超越性。

“消失的身体”可以看作是心理能量的一种急剧消耗,也是在极度恐惧下精神解离的现象,可以说,千寻已经濒临一种心理崩溃的边缘,而这时候千寻内在阳性力量的原型——白龙出现了。

“白龙”安抚了千寻的情绪,给千寻吃了“定心丸”,千寻的身体不再“消失”,心理能量得到了聚合。

之后白龙告诉千寻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工作。没有工作的人,就会被变成动物。

“工作”代表了社会化的过程,要在集体生活中获得自己的身份;“变成动物”是无法进行社会化和完成集体化的象征。

无脸男——自己的阴影

无脸男是千寻在“油屋”结交的另一个“朋友”,无脸男没有自己的面貌,没有自己的声音,是一个被主流集体所厌弃的角色,这也是千寻被压制的负性阿尼姆斯

因为被打压、漠视,这部分是饥渴的,他非常的孤单和寂寞,一直在寻求情感的关注。

当一个孩子一直未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发展自己的自主性,这部分动力就会成为阴影,它会通过不断地向他人索要情感或者强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获得存在感。

而在未得到情感满足或者被拒绝的时候又会产生自恋性暴怒,就像无脸男在向小千索要关注未果后,就会成为一个食人恶魔。

小千要获得成长,就需要面对自己的阴影面,她在下雨天把无脸男请进了屋里,给予了他情感的关照。

阴影是我们内在所压抑的心理能量,当我们不再抗拒这一部分,它就可能得到转化,为我所用。

所以在善待无脸男之后,小千在接待河神洗澡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无脸男的帮助,这是她整合阴影的第一步。

自我整合与转化

千寻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河神的药丸,就已经有了自我安抚和安抚他人的能力。千寻把苦丸子的另一半给白龙吃了,让他吐出了控制他的虫子。

当无脸男变得暴怒的时候,千寻把河神给她的苦丸子的一半给无脸男吃了,无脸男最终吐出了自己吞掉的东西,恢复了平静。


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内在情绪的宣泄,无脸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这些情绪都被千寻看到和接纳了,这也在暗示千寻自我功能的提高。

这也说明无脸男和白龙是千寻阿尼姆斯的正反面,这两部分需要得到转化和整合。

自我独立

汤婆婆给千寻的最后一个测试是让她在一群猪里找到父母,千寻认出这里面没有父母,这是因为她已经不是那个活在魔法世界里的孩子,她已经可以辨识魔法和现实,所以她能够一眼看穿汤婆婆的魔法。

而当汤婆婆的魔法已经不再生效,她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再留住千寻了,与其说是汤婆婆放走了千寻,不如说是千寻的成长解救了她自己,而这也正是钱婆婆跟她说过的话:“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矩,无论是救父母还是救白龙,都要靠你自己去救。”

再一次分离

白龙把千寻送到她来时的隧道口,白龙告诉她要一直向前走,不要回头,因为成长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我们只能往前看。

千寻再次面临“分离”,但这次的分离不再像刚开始与父母的分离那样不知所措、恐惧和忧伤,而是充满期待和希望。

因为她所要告别的是过往的依赖和幼稚的自己,她和“白龙”会在人生的下一站重逢,那会是更好的自己。

而且这一次她不再是孤单无助的,她的头上有大家共同完成的头绳,这是她的护身符,是她内在自我整合与转化的力量。

总结:

(龙应台《目送》)

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与孩子之间都经历着一次次别离。面对人生新阶段的适应期,父母和孩子都会出现分离焦虑。

面对这样的焦虑,父母需要为孩子做的既不是过度控制、保护和替代,更不是过度忽略。

而是首先能够做到全然的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拣择的爱;其次能够透过跟随孩子而引领孩子;最后做到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通过上述原则给予孩子安全感、亲密感、归属感、价值感四种幸福的养料,相信孩子一定能逐渐整合自我的能量,找到自己的真我,活出绽放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