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2陶晗菲:大学生为何需要印象管理

 高教课堂研讨 2021-11-05

关键词:大学生;印象管理;必要性

摘 要:印象管理是群体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也适于开展印象管理。同时,大学生作为擅长学习的知识青年,能够有效掌握印象管理的基本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成型阶段,加强印象管理利于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当人们进入陌生的场域、开启全新的社交阶段时,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出印象管理行为。大学生同样如此,在校园生活中也会利用实际行动尽力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

一、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适于印象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往的需要,人们常常希望可以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种影响他人对自己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叫做印象管理,也被称之为印象修饰或自我呈现。[1]这一概念最早是由Goffman(1959)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提出的——“印象管理就像戏剧”。他十分关注自我表现对于形象构建的作用,他认为互动中一方的兴趣在于控制别人的行为, 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作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2]个体期望他人对自我的印象和个人认为的他人对自我的印象之间的差距是影响个体采取印象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印象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3]无论是印象管理的有意识行为还是无意识行为,都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擅长学习策略

印象管理的策略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可以分为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包括讨好、自我宣传、威慑、以身作则、恳求等;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包括借口与辩解,事先申明,自设障碍,道歉等,通过这些策略尽可能地将自己给人的印象保护起来,把不良印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4]而间接策略可分为非语言的印象管理策略及利用中立方:非语言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包括遵守社会情境规范、符合社会特征和技能等;利用中立方是指通过中立的第三方传达印象。[5]大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强,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印象管理的策略,以融入所处环境之中。

三、大学生作为未来栋梁需要印象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人化的关键时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心理逐渐成熟是其同辈群体的鲜明特征。此时,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外界的评价,会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需要进行积极的印象构建。但是,这个阶段他们还面临着“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增强了大学生进行印象管理的内部动机,促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印象管理倾向和更多的印象管理行为”。[6]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相比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是更加复杂的、竞争更为激烈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生存技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印象管理是能够加快学生融入新环境速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巧。成功的印象管理,可以使得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得到充分展现,并被人记住,进而使其在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的。善于运用印象管理,以合适的方式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也有利于自我情绪的正向调节。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自己是充满期待的,他们渴望展现一个相对完美的自己并达到理想自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并得到认可。

总之,大学生需要关注自身的“印象管理”,无论是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还是作为知识青年,尤其是作为未来栋梁,都需要付诸积极行为,建构自身健康向上的正面形象。

[1]金春美,王蕊. 印象管理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9):208-209.

[2]刘娟娟.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02):309-314.

[3]辛文娟,赖涵,陈晓丽.大学生社交网络中印象管理的动机和策略——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情报杂志,2016,35(03):190-194.

[4]严标宾,张兴贵,邱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印象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29(01):59-66.

[5]安桃艳,荣海涛.国内外印象管理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4(11):22-23+126.

[6]曹丹. 大学生印象管理、情绪调节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