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治水1

 涛儿_dlwangtao 2021-11-05

——话说苏州之二十五

我楚狂人

1968年冬12月15日,我去昆北周市公社平庄大队第六生产队“上山下乡”插队务农。汽车把我们从苏州送到昆山东门,然后各生产队用农船把我们接到生产队。

后来熟悉了情况才知道,我们下船的码头在娄江,这一段娄江被称为太仓塘,然后折入去周市镇的主航道,这是娄江的支流,名曰汉浦塘。然后到了样式古拙的更楼桥,折入大队(村)的内河太平河,经过了一座“套闸”,这东西第一次见到,农船经过要好一阵操作。

到村上,很少见到青壮年男劳力,据说都去开河了,那时正是整治浏河、白茆塘、杨林塘、七浦塘的年头。后来我们才知道,每年冬天都要开河,这是当年昆北每个冬天的主要工作。

后来认识了村上的马秋江老人,说是“老人”,其实当时也就五十多岁,病歪歪的,显得很是苍老。

马秋江可算是村上最有见识的人物了,初晓文字,更重要的是曾经是“土改”时的“小乡”干部,据说是因为“右倾”把官帽丢掉了。

马秋江告诉我,解放前这里到处是芦苇荡,野鸭乱飞。收水稻的时候,农民划着小小的“放鸭船”或者长圆形的木澡桶,把探出水面的“稻冠头”(稻穗)剪下来,这就是秋收。1958年“大跃进”,经过多少天的“挑灯夜战”,形成了完善的排灌系统,才能正常地耕作。简单说起来,就是加高外河堤岸,内河河口设置套闸,每个大队建立电力排灌站,调节水位。排灌渠道联通各个地块。这样,基本上做到了旱涝保收。同时,自然村之间的交通也结束了涉水的困境。

这样,冬天开河就成了一年的重头戏。上文所述的这几条河也就是当时主要的泄洪通道。其实,这几条河都不是昆山境内的,白茆塘在常熟境内,其他几条都在太仓。但是,这几条都是我们昆北洼地泄洪的咽喉要道,所以每年都要派出精壮劳力参与。其实公社(乡)内部还有开河的任务。我们这些“插青”大多参加过开河,我在1972年冬天还担任过开河的民工连长。

1983年冬天,我与周秦兄、家权兄回生产队一次,那时生产队还没有什么变化,我们的插队小屋还在,家家户户都在议论着这里要通公路了。那时,太平河还在,排灌渠道还在。

前几年又与葛玮兄、家权兄去村上一次,我们的自然村已经完全见不到了,细细一看,正在昆北两大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即昆北大道和青阳江路的交汇处。好不容易找到一座小石桥,进去,发现这是跨太平河的小桥,太平河已经长满了水草,这已经不能通船了。以西看得出这里不是原先的村上,是村边的夹溇。夹溇旁边就是原来的公场,公房还在,以外见到马秋江老人的长子,我们队里原先的会计进华住在里面,经营着一家小店。店面的存在是因为旁边有一家小厂。土地是彻底荒芜了,那公场旁的队里养鱼的溇潭也长满了草。

我那次专门去看了更楼桥,桥还在,桥边的套闸还在,但是汉浦塘已经没有农船。据说,近年更楼桥已经被某景区迁去了。时移世易,昆北的治水已经又揭过一页了。

昆北,是苏州地区的洼地“盆子底”,从巴解的吃蟹到我们亲身经历的开河,几千年昆北的治水,就是苏州治水的缩影。

苏州治水1——话说苏州之二十五
汉浦塘近貌
苏州治水1——话说苏州之二十五
我们的知青小屋,老友钱家权返城留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