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淀的岁月

 陶冶视野 2021-11-05

诚心良心

思念

许艳、文秀两个时代的苦果

面对沙尘肆虐

摄影   鼓浪屿——一个魂牵梦萦的小岛

摄影   家乡十年前的街景

摄影   肇兴——薄雾侗寨

摄影   生计(他们十年前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点文章下面的在看,谢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沉淀的岁月
作者 陶冶
        那年我只有11岁,照片里看我是健康的。只是衣着不那么体面,一件捡姐姐穿小了的旧衣裳,肩头还缝着两块大补丁。说心里话,这张照片我是不愿意晒出来给别人看的。其实那个年月穿打补丁衣裳的也不仅我一人,母亲、阿姨、婶子们常说“笑破不笑补”,衣裳穿破了,补上连上没人笑话你。初为少年时还少有虚荣心的牵绊,母亲缝好了只管穿就是了。
        然而,这张照片是我人生中最早的留影,最珍贵的照片,也是唯一的学生时代纪念。
        记忆里,结束“知青”生涯后才没再穿缝补丁的衣裳。“改开”后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向好,吃、穿、住、行都有改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衣着便也光鲜起来,整日里西服革履,几十条漂亮的领带天天换着花色地系着,当然人也是满面春风了。

        随着年代的久远与工作的忙碌,那张最珍贵的童年照片被尘封在旧式的影集里,像是被遗忘了,偶尔被记起当然少不了是“昨怜破袄寒”的感觉。有时偏颇的虚荣也会暗嘲自己昔日的寒酸:呵呵,小时真是好答对,母亲让穿什么就穿什么。甚至有些抱怨母亲对我们姊妹此短彼长。
        在一个倒春寒的日子,是清明节气的前几天,外面飘着冷雨,戚戚如诉。窗前那棵早开的桃花儿在清冷的雨中,已落英纷纷魂归春泥了。
        那日也是我整日忙碌里少有的闲暇,在整理书柜时触碰到了那本几乎被忘却的旧影集。翻开扉页,散出丝丝纸张放久了的幽幽味道,第一页最上方母亲的黑白照,被平整地嵌在对角线的相角上,如母亲在世时一样,嘴角上总是挂着慈祥的浅浅微笑,一条围巾围在颈上,遮掩着当年所有艰难。下面便是那张穿着肩头缝着大块补丁让我“蒙羞”多年的黑白照片。我看看母亲,又看看童年的我,亲切、温暖、慈爱汇聚成无法控制的泪水,犹如决堤的坝,让思念肆意宣泄。

        思念是个内涵复杂的词汇,它会将逝去的岁月从远方召回;思念是种温馨,却又裹挟着曾经的苦痛;思念会令人愉悦,却又含着生命中迈不过去的悲凉。黑白照片在现代人的感官里有些清冷孤寂,它缺少彩照那种温润暖人的色调。尽管如此,我并未被年久的沧桑所胁迫,而生出的仍是股暖流,由我的心脏肺腑涌向我的头颅与四肢,我的泪眼目不转睛地落在我肩头的补丁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默默地反复诵读着。
        昏暗的白炽灯下,母亲低着头,引针纳线,将那两块补丁盖住了衣服破损的肩头,以密实的针脚隐去缝补前丑陋,针脚里缝进的是一位年轻母亲慈爱与无私的奉献。我记得,记得母亲那时白皙美丽的脸庞,那会她还不到40岁,日子的艰辛让母亲眼眸里已生出困苦的愁云。我曾有过猜想,母亲为我缝补衣服时心里一定在想:日子宽裕了,一定不再让儿子穿打补丁的衣裳。可,可是,母亲并没有等到日子宽裕就撒手人寰了。
        看如今40岁的女人都是怎样地享受着时光的温馨荡漾与亲情、爱情的呵护;虽年逾不惑,有的仍是小鸟依人般的娇嗔自惜,嘴角上总是挂着为人之母的骄傲。而母亲那一代女人把苦日子熬出头来的又有几人呢?
当然,岁月已远去,经年里的过往均已化作记忆中的思念。

        我常说,桃花命薄,总是在春寒、冷雨中飘殒凋零。又逢清明时节,桃花又绽放了,好在没遇春寒冷雨,市井、田野开得满世界绚烂。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缅怀里我定要多献上些鲜花,为我的母亲与母亲那一代没有走出辛劳困苦的女人祭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