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影|敬佩又羡慕,这么强大的精神力

 阿媚活力补充站 2021-11-05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叫《一个上海底层市民家庭半个世纪的奋斗》。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和敬佩,短时间里整个思绪都沉浸在其中,完全不能将注意力转到其他地方。
接着去b站补了纪录片《含泪活着》。
文章和纪录片都是来源自一个真实故事:
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一个上海爸爸远渡日本打黑工,在8年的时间里不能和妻子女儿相见。
8年后,女儿考上了美国本科,一家人分离在三个国家,但彼此都在为改变家庭命运的目标而奋斗着。
15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在美国,女儿在美国做医生,一家人拿了绿卡,实现了阶层跨越。
 
看完了文章和纪录片:
我新鲜原来人生还有这一种活法,
我难受他们在这半个世纪的吃苦和不易,
我敬佩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精神力。

01 原来还有这种活法?

人总觉得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就不真实存在,我以为人生的活法就只有毕业就要上班挣钱、自然老去、永远拘在一个小圈子里。

 
但是他们展示了一个突破自己圈子的活法。
不是天降鸿运,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实实在在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善生活。
这种改变自己命运的真实例子,比那种公众号里的“毕业三年存款百万”举例,更能让人受到鼓励。
想起了我妈的一句话:「你洗碗一时喈,咁你唔系洗碗一世噶」。

一时的困难并不代表永远,只要保持奋斗,总会有出头的一天。
 

02 他们奋斗的过程真的太不容易了

我在b站看视频时哭了两次,都是他们在地铁分开的瞬间。

 
真的太不容易了。
一家人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真的太不容易了。
真的吃了好多好多苦。
爸爸:
  • 一个人在日本,只有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结婚时的另一半枕头。

  • 为了赚钱,打着三份工,洗盘子、车间工人、清洁工都做,工作挣回来的钱也几乎全寄回家。

  • 为了省钱,租的房子没有淋浴间,自制简易浴帘,用洗手盆的水龙头洗漱。

妈妈:
  • 片子里话不多,但苦都是默默往下咽那种

  • 忍受了13年丈夫不在身旁的孤独,从家里男人的事都不做,到自己换灯泡、换保险丝。

  • 即使自己是做衣服的,也不舍得买新衣服。

  • 一个人照料着女儿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当女儿没回家吃饭,自己就做一碗糊糊面凑合吃。

 
女儿:
  • 知道父母的牺牲,无言地承受着压力。

  • 脑子清晰地知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回报,要努力学习

  • 虽然在人生飞速成长的8年中父亲不在身旁,但也有好好长大着。

 
纪录片中的两次离别,都让人如亲历一般难受落泪。
 
不像电视剧那种深情拥抱个十几分钟、泪流满脸的离别。他们的离别,反而是越到最后越是镇定无言。
 
彼此快速地对了一下眼,挥了一下手,就当告别了。
 
但是分开之后,爸爸在站台上站了好久好久,站到人来人来的车站都没有了人。妈妈和女儿,一在爸爸看不到的地方,就马上情绪爆发。
 
大家都明白,正因为爱,所以反而不会将悲伤的情绪表露给对方看
不舍得让对方难受,自己默默擦泪便好。
 
三个人,一条心,就这么咬着牙,渡过了这么多困难的日子。
 

03 爸爸这么强大的精神力到底从哪儿来?

在车站和妈妈、女儿离别的时候,爸爸的眼睛里有悲伤,但没有脆弱。
 
他的眼里有坚毅。

我要靠着我的力量把小孩培养出来,我要靠着我的力量改变家庭的命运。面对生离死别,我很难受。但我还是会抱着目标,继续去做这件事。
 
怀着改变家庭命运的目标,面对相当于夫妇俩十五年工资的学费,爸爸借着钱也要出国。
语言不通、没有身份证、不能与家人相见、在刚开始只能做些体力活。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他没有气馁,没有灰心,没有放弃,而是坚韧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主动地、坚持地继续往前走,直到15年后完成目标。
 
怎么会有人有这么大的精神力?他这股精神力从哪里来的?这些疑惑一直盘踞着我的脑海。

「纵然含着泪,也要活下去」,也许就是这一份活着的信念支撑着他。
主动、坚持、学习、拼搏,他的这些精神力量,似乎真的隔着文字和屏幕传递给了我。

我羡慕他,也想变成精神力比之前更强大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