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诗词创作中的炼“字”

 方远图书馆 2021-11-06
天书   
谈谈诗词创作中的炼“字”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卢延“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较真;欧阳修“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的坚守;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倾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的“炼字”佳话灿若星辰。

      诗词创作中,追求“字”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以求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是诗词创作者的基本素养。

       1.能熟练掌握字的特殊用法

       作格律诗,不能完全照搬现代汉语的用法和构词形式,那会让诗句平直粗浅,缺少韵味。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实际上是用了使动用法,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李白的“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这句诗是写音乐的,“洗”字在用法上表被动,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同时,“洗”字与“客心”的错位搭配,构建了语言多向聚合的联想空间,更能表现出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感染力。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黄河入海流”,是特别有诗意的表达,如果建构成“黄河流入海”的句式,那就成为村夫之言了。

       2.能抓得住景物特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用“燃”字,把花与火相比,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赋予了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特征生动地传达出来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用“垂”字就顺理成章了;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所以取“涌”字,这两个字形象的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

       3.能创造出高格的境界

       很赞同王国维的“境界说”,高格是诗词美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精神。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恰是“直”字才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的阳刚之美,也才能与“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的境界形成一种悲壮苍凉之美。

       4.能外化诗人的主观情感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以物观物,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诗人才会如此投入,如此忘我。

       李白不是云,却有一份安闲,他把这种感情移到了云上。客观外物经过感情的内化,获得了灵气与生命。

       同样是菊,陶渊明情感外化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巢的情感却外化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同样是花,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花”却是披红挂绿的得意忘形。

        古人云: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虽然诗词中炼“字”非常重要,但诗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字。正如王国维所说,诗词以意胜,而不是以字胜。说到底,都是为意境或内容服务的。

       以上四点,只是一些常识,方法路子甚多,这里就留给大方之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