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蕨菜 初生可茹。《诗》曰“言采其蕨”是也。乡民六、七月间捣以为粉,可以充饥。明罗永恭《捣蕨歌》曰:“南村北村曰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初疑五丁驱金牛,又似催花挝羯鼓。由来捣蕨响希微,顷刻化作黄尘飞,一声或高一声急,声声透天彻地脉。妇男老少争献工,倾筐漕漕流玉液,流玉液,还叹息,今晨犹得食。明朝无颗粒。勤劬频捣岂辞疲,全家拟疗三时饥,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散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息肩弛担气尚喘,荷锄又入南山陲。君不见,晋家司马食肉糜?艰难稼穑全未知,又不见,商山老人赏茹芝,首阳先生止采薇,岂识有此风味奇?我歌踯躅聊解颐。方今太仓徒尔为。赈恤诏令闻见稀,苍生如此困贫馁,安得斗米三四文钱时!” 蕲菜 一名葵菜。性冷,味甚柔滑,经霜益柔。吴人谓之滑肠菜,与莼菜近似。 白菜 今人呼“菘”为白菜。有二种,一茎圆厚微青;一茎扁薄而白,叶皆淡青白色。本出北地,今南方亦种之。 芥蓝 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菜心尤佳,与蜀中万年春相似。 油菜 又名台菜。此菜易起台,采其台食,则分枝必多。性最冷,《百病方》谓之“寒菜”。专取菜子作油,鲜茹其叶。 莙荙(注:莙荙别名牛皮菜。)叶微厚,光滑。《闽中记》曰:“去头风,利五脏”。《本草》谓其补中下气。茎烧灰淋汁浣衣,白如玉色。 苦荬 《诗》名“芑”。《本草》云:“可敷蛇伤。孕妇忌食之。” 莴苣 《遁斋闲览》云:“莴苣,出莴国,有毒,百虫不敢近。南方人以盐制茎,作莴笋。” 香蕈 《尔雅》云:“蕈似盖,亦名菌。”土人总呼为菇,生松下者为松菇;生茅下者为茅菇;生菅中者为菅菇。朱色者名步菇;白大如盘者名鸡肉菇。充贡者名香菇。凡菇无名而味异甘者,往往杀人。 姜 味辣,性热,春种秋收。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盖姜能败阳,茶能败阴,二物皆清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孔子不撤姜食是也。 芋 叶似荷,长而不圆。《本草图径》云:“蜀川生者,形圆而大。闽中出者,形长而大,小者如卵。生于芋魁之旁,味尤美。” 藷藇 俗谓之雪薯。一种生山中,极紧实,昧美益人,谓之山药。又有一种土薯,巨者一株重数斤,有紫、白二种。削皮蒸食,味同薯芋。 番薯 其种来自南海,闽中至明末始有之。皮紫,肌白,毕熟皆可食,亦可酿酒。滨海不业耕者,惟种薯收以充粮,其济人甚博。近日山乡皆解种之。 竹笋 《尔雅》谓之“竹萌”。《说文》谓之“竹胎”。《诗》云:“其簌维何,维笋及蒲。”唐人《食笋诗》:“稚子脱锦棚,骈头玉香滑。”稚子,即笋也,以竹称竹,故有龙孙、稚子诸名。 菱笋 生水泽中,一名茭白,其昧亦美。 王瓜 宋名胡瓜。张骞西域得种。俗以《月令》“王瓜生”,即此。 丝瓜 一物五名。瓜老则根丝罗织,故名。土人呼为乱织,亦以根丝纷乱如麻,织之无绪。《本草》有“鱼缝”之名,或云鱼刺。自南方来,谓之蛮瓜。又根络缠纽如织成,谓之布瓜。村人借以涤斧器,呼为洗锅。罗瓜入药,益人甚多,载《本草》。 冬瓜 《广雅》:“一名地芝。花黄叶绿,蔓生。夏熟,性解毒消渴。”《本草》注云:“经霜而上,白衣如粉。” 稍瓜 一名越瓜。仲春下种生苗,就地引蔓。花叶并如冬瓜而小,瓜有青白二色。酱豉糖醋皆宜。 南瓜 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处处有之。叶如蜀葵,大如荷叶。圆大如西瓜而身有棱。径霜收至暖处,可留至春。 苦瓜 一名锦荔枝,一名癞葡萄。原出南番,今浙江、闽广皆种。皮熟则黄自裂,中有红瓤,味甘可食。浙江人不食其皮,惟闽广江右人嗜之。瓜清心明目,子益气壮阳。 瓠 瓠匏之甘者。《诗》曰:“南有楞木,甘匏累之。”是也。匏短颈大腹曰匏,又名壶卢瓠匏,三名通称。佩匏,可以渡水。《诗》曰:“匏有苦叶。”《鹗冠子》曰:“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壶即匏也。 茄 紫、白、青殊种。老则黄,一名洛苏,又作酪酥,以味如之也。隋炀帝改为昆仑紫瓜。赵尚书子希仓悴绍兴判,间厅吏茄字,吏对草头下着加。即援笔作草下家,乃蒙字也。俗谓秋茄食之伤眼,谓之秋蒙子,未知孰是。 张水藩读文: 蕨菜 初生幼芽可以吃。《诗经》曰“言采其蕨”说的就是这。乡民六、七月间挖根捣烂以制粉,可以充饥。明朝罗永恭《捣蕨歌》曰:“南村北村曰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初疑五丁驱金牛,又似催花挝羯鼓。由来捣蕨响希微,顷刻化作黄尘飞,一声或高一声急,声声透天彻地脉。妇男老少争献工,倾筐漕漕流玉液,流玉液,还叹息,今晨犹得食。明朝无颗粒。勤劬频捣岂辞疲,全家拟疗三时饥,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散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息肩弛担气尚喘,荷锄又入南山陲。君不见,晋家司马食肉糜?艰难稼穑全未知,又不见,商山老人赏茹芝,首阳先生止采薇,岂识有此风味奇?我歌踯躅聊解颐。方今太仓徒尔为。赈恤诏令闻见稀,苍生如此困贫馁,安得斗米三四文钱时!” 蕲菜 一个名叫葵菜。性冷,味很柔滑,经过霜冻的更加柔。吴人叫它滑肠菜,与莼菜近似。 白菜 现在人叫“菘”为白菜。有二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叶都是淡青白色。本来出在北方,现在南方也种它。 芥蓝 叶像蓝而厚,青碧色,菜中的美好者。菜心特别漂亮,与四川的万年春相似。 油菜 又叫苔菜。这菜容易起菜心,采其菜心吃,则分枝一定多,性最冷,《百病方》谓之“寒菜”。专取菜子作油,很少吃它的叶子。 莙荙 叶稍微有点厚,光滑。《闽中记》说:“去除头风,有利五脏”。《本草》认为它补中下气。茎烧灰淋汁洗衣服,白得像玉色 。 苦荬 《诗经》叫“芑”《本草》说:“可敷蛇伤。孕妇禁忌吃它。” 莴苣 《遁斋闲览》说:“莴苣,出自莴国,有毒,百虫不敢近它。南方人用盐腌制根茎,作莴笋。” 香蕈 《尔雅》说:“蕈像盖子,也叫菌。土人总叫为菇,“生松树下的是松菇;生茅草下的为茅菇;生菅草中的为菅菇。红色的叫步菇;白大如盘的叫鸡肉菇。充当贡品的叫香菇。凡是菇没有名字而味道特别甘甜的,往往会毒杀人。 姜 味道辣,性热,春种秋收。姜能强力抵御各种邪毒,所以叫它做“姜”。大概姜能败阳,茶能败阴,两种都是清散恶气,调和阴阳的东西。而且解湿热以及酒食、暑气的毒。孔子是不撤姜食的。 芋 叶像荷叶,长而不圆。《本草图径》云:“蜀川生者,形圆而大。闽中出者,形长而大,小者如卵。生于芋魁之旁,味尤美。” 藷藇 世俗叫它雪薯。一种生在山中,非常紧实,昧美有益于人,叫它做山药。又有一种土薯,大的一株重几斤,有紫色、白色二种,削皮蒸食,味道和薯芋一样。 番薯 它的种来自南海,福建到明末才开始有它。皮紫色,皮内肌白色,生熟都可以吃,也可以酿酒。沿海不从事耕作的人,只种番薯收以充当粮食,它救济人是很多的。近日来山乡都高兴地种它了。 竹笋 《尔雅》叫它“竹萌”。《说文》叫它“竹胎”。《诗经》说:“其簌维何,维笋及蒲。”唐人《食笋诗》:“稚子脱锦棚,骈头玉香滑。”稚子,就是笋。因为以竹称竹,所以有龙孙、稚子几个名字。 菱笋 生在水泽中,一个名叫茭白,它的昧道也美。 王瓜 宋朝叫胡瓜。张骞西域得到种子,世俗以《月令》“王瓜生”就是这。 丝瓜 一个东西有五个名。瓜老了就根丝罗织,所以叫这个名。当地人称为乱织,也是因为根丝纷乱如麻,织得没有头绪。《本草》有“鱼缝”的名字,有的叫鱼刺。从南方来,认为它属于蛮瓜。又因为根络缠纽如织成,叫它布瓜。乡村人借以洗涤锅碗瓢盆,称为洗锅。罗瓜即丝瓜,入药对人有很多好处,载在《本草》里。 冬瓜 《广雅》:说“还有一个名叫地芝。花黄叶绿,藤蔓生。夏天成熟,药性解毒消渴。”《本草》注说:“经过霜天再摘,皮上白衣像粉一样。” 稍瓜 还一个名叫越瓜。春天二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花叶都像冬瓜而小,瓜有青白两种颜色。酱豉糖醋都适宜。 南瓜 种出自南洋番国,辗转进入闽浙,现在到处都有它。叶像蜀葵,大像荷叶。瓜圆大像西瓜而瓜身有棱,经过霜天收藏到保暖处,可以留到春天。 苦瓜 一个名叫锦荔枝,还一个名叫癞葡萄。原来出产在南洋番国,现在浙江、福建、广东都有种。皮熟了就黄,并且自己裂开,中间有红瓤。味甘可以吃,浙江人不吃它的皮,只有福建、广东和江西的人喜欢它。苦瓜清心明目,瓜子益气壮阳。 瓠 葫芦中味道甘甜的,《诗经》说:“南边有方木架,很多甘匏吊在那边”就是这。匏瓜短颈大腹的叫匏,又叫壶卢瓠匏,三个名可以通称。佩戴干匏,可以渡水,《诗经》说:“匏有有(原版无此有字)苦叶。”《鹖冠子》说:“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壶就是匏。 茄 有紫色、白色、青色不同品种,老了就转黄。又一个名叫洛苏,又写作酪酥,因为味道像它。隋炀帝改叫为昆仑紫瓜。赵尚书儿子希仓在绍兴当副通判,问厅吏茄字怎么写,小吏回答说草头下挨上加字,希仓就执笔作草头下家字,乃是蒙字。世俗认为秋茄吃了伤眼睛,叫它做秋蒙子,未知道是不是这样。 读后: 雷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九 食货志 蔬之属2) 蕨菜在以前是很重要的救荒食物,而且也是一种菜肴,现在却发现含有致癌物质,恐怕不到十分不得已,就不会有人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