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320国道第四季19-马龙

 史客郎骑行 2021-11-06

第七天,2021年10月4日,曲靖到杨林,102公里


我们停下来喝水,看到路边有一个土地庙,走过去看看。土地庙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关公,和别处差不多,略有区别的是土地公手持的拐杖有点像权杖,杖头是猫头鹰状的猛禽,这在西方往往是权力的象征。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

土地庙只是一座寺庙的后厢,绕到北面,发现庙名善缘殿,是佛道合一的寺庙,朝北的正殿供奉观音大士,西厢供奉一列道教神仙,其中有送子娘娘和送子哥哥,我第一次遇到还有送子哥哥的神祗,不知道是哪里的习俗。

对面是曲靖铁人三项运动基地

向前就离开了曲靖麒麟区地界。《滇游日记三》曰:“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而名亦因之。”其实唐代曲州在今昭通,靖州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北的靖安镇。但从元代开始,误以为曲州、靖州皆在今曲靖,并取名曲靖路,相沿讹误至今。以至于更悠久的地名,如味县、南宁州、石城都湮没不传。

方国瑜先生认为:“石城区域本为西爨之中心,但自南诏剪灭爨氏以后,西徙西爨白蛮二十余万户至永昌,原散居山林的乌蛮逐渐填充入内,居民发生较大变更,导致社会经济文化没落。”因此,大理国前期,石城郡仅为王朝“直接统治之一个据点”,是一个城而已,与部、甸同列。

经大理国时期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得以恢复,至大理国后期,基本进入封建领主阶段,所设石城郡得以统领磨弥、落蒙、仁德、于矢等诸多部落。由此,郡升格为府以下的次级政区单元,介于府与县城、部赕之间。

石城郡下辖的纳苟部,即为今马龙县(区)的前身。

前往马龙县城方向有一段上坡

南诏时期,在滇池北岸的善阐城(今昆明城)设立拓东节度,与洱海西岸的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形成二个统治中心,与大唐设置的长安、洛阳二都类似。取名拓东节度,显然是为了拓展南诏国的东部领地,下辖官桥渡、安宁镇......石城川、曲轭川......以及其他一些地处官道交通线上的馆驿、店集。

进入大理国后期,曲轭川改称纳苟部,石城川升级为石城郡。

纳苟部为与大理国会盟的三十七部之一,《元史.地理志》“马龙州”条记载:“夷名曰撒匡,昔僰、剌居之,盘瓠夷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

这个记载与方国瑜先生的观点吻合,僰、剌指早期的西爨白蛮,南诏征服西爨后将土著的白蛮强行迁走。原来散居山区的乌蛮纳垢部占据了曲轭川,将自己的族源上溯到盘瓠,显然是受中原文字记录(尤其是《史记》)的影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称马龙州,马龙一词系彝语“麻笼”译音,意为驻兵之城。

路过一个猎鹰特训基地,基本上已经废弃,与今天路过的那些旅店、饭店类似,大都关着门,很不景气的样子,也许长假期间反而是它们的淡季。

看到一块破旧的石碑,标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这一治理工程始于1989年初,涉及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湖北、陕西等省,经过三十年的治理,初见成效,不知是否还在进行。这样的标识碑我第一次看到,不过后面几天在云南境内常见。

曲靖一带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交界地带,中央红军由马龙北上时,就是从南盘江流域冲向金沙江流域,他们必须在国民党军队到达之前赶到金沙江渡口。林彪率领他的第一军团主力,从昆明以东的大板桥出发后,48小时内走了100英里。他的部队行军速度极快,不少战士跟不上大部队的行动,落在后头,其中许多人被国民党军抓获。


一片乌云飘了过来,我们刚在一座加油站停下,一阵大雨就倾泻下。我们一边吃着干粮,一边询问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这样的雨多久会停?他们说很快的,也就十来分钟。果然,我们刚吃了几块饼干,雨就停了,地上有点湿,但没有积水。

徐霞客被秋雨困在翠峰山有十天,时阴时雨,最后他下决心冒雨出发,走了几里山路,好像就不下雨了,然后一路走到马龙西北,至少从他的游记中再没有下雨的记录。这应该是高原的气候特点,照说翠峰山上的僧人应该知道,但他们一直力劝徐霞客不要下山,或许是难得有一个读书人进山,他们希望和徐霞客多交谈几天。

看到具有白族建筑特色(彝族建筑也类似)的房屋时,马龙县城要到了,不过我们没有往南拐进城区,直接向西而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