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论治的困惑—名家秦伯末经验分享

 新用户99775517 2021-11-06
文章图片1

至于证的意义,在医学上只有代表临床表现,一般对单独的证称为症状,有几个症状综合成一个病症的时候,称为症候。比如头痛是症状,若有发热身痛、脉浮等,结合起来变为外感症候。临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确定症候。所以辨症是如何去认识疾病论治,是怎样确定治疗为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具体的运用和体现。在听取病人主诉和了解一般病情之后,首先抓住主证进行询问的时候,心中要有打算,就是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研究,做出出具初步印象。当然,这不是肯定的。还可能有否定的。其实也是鉴别诊断的过程。其次,将病人所述的和所要了解的见证,包括脉舌气色等进行辨别。兼证,也同样的细致询问,作出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把这两方面的初步印象结合起来,做出总的诊断是症候。这两方面的初步印象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不是统一的,但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这是第一步。根据诊断定出治疗的方针,就是治法。这里所确定的治法仅仅是一个原则,依据他的处方和需要,从病的轻重、禁忌、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服药的过程加以考虑,便是论治的阶段了。这是第二步,从论证的结果,选方用药,分别君臣佐使拟出处方,这是第三步。值此我已经完成了辨证论治,也是从诊断、治疗一个疾病的全部过程。这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理,第二部是法,第三步是方药,所以辨证论治是立法方药作为基础的。这里要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把主证弄清楚。但凭主证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观察兼证包括舌脉在内,看他和主证有没有联系如果从主政产生的就证实了初判定的正式性,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比如突然发热多为外感。外感多有怕冷,如果问的病人有怕冷的症状。主证的初步辩证为感冒风寒,再看兼证,有喉痒鼻塞,咳嗽等便可确诊感冒风寒在肺。假如突然怕冷发热,伴有呕吐,腹泻等兼证,便是要考虑到肠胃受寒或饮食损伤等原因,如果诊断胃肠受寒。看兼证,应有呕吐清水下利清谷,胃痛,腹胀肠鸣。舌苔薄白,口不渴等现象。所以辨症是细致的,逐步深入的,主要是全面地分析归纳。第二,根据辨证的结果来论证。首先也是要抓住主症,从发病的主要原因定出主要的治法。再兼顾其他兼症,照顾兼证时,在主治上适当的照顾,离开了主证而随证用药,便会迷失方向,使处方散漫杂乱。。第三。辨证是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改变的,不是一个,并通过第一次辩证后就作为定案,在即性病上,可能今天和昨天的辩证结果完全两样。。当然,有些慢性顽固性病症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无需每天在辨证论治。第四,怎样抓主证?一般以全身症状,或者是特别严重的症状或者是病人最感受痛苦的症状作为标准例如发热,发疹,昏迷浮肿。切粒。腹痛。都能作为主政。一个病的主症不是固定的,随着病情变化来决定。比如。发热、咳嗽、以发热为主症。热退咳嗽不止,就以咳嗽为主症。

当然还有很多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