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黑土地的“革命”

 白河观潮 2021-11-06

   来自黑土地的“革命”

       文图 | 李乐才 

人勤春早地生金,天朗气清万物新。——题记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中原小镇上,勤劳的人们正沉浸在黑土地丰收的喜悦中。
这天午饭后,乔革命从县城洽谈完一项业务,应邀参加县文联组织的乡村振兴座谈会,冒着霏霏细雨,匆匆赶往王庄镇政府会议室。尽管年过花甲,他还是一口气咚咚咚地上了二楼,端坐在主席台上,向会场数十名文艺界朋友微笑示意,脸上挂满了自信。县文联的同志风趣地介绍,这是革命兄弟,花生协会会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顿时,语惊四座,掌声一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南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作物大幅减产。小新泽出生一年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奶奶,整天抹着一把泪水祈祷,快点让这苦日子过去吧!奶奶亲了亲孙子黑黢黢的小脸蛋儿,索性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欢喜的决定,乔新泽改名乔革命。起个大气一点的名字或许能改变命运,这是老人家的愿望。乔革命打小脑子好使,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中学时候课本短缺,很多知识无法学,跟着老师学了不少毛主席的诗词,至今吟诵《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诗词,不打隔朗朗上口着火一般的革命激情。
王庄地处唐河岸边,历史上涝灾多发。少年郎乔革命见证了75.8特大洪水。那年8月3号,他正在黑土地里割牛草,忽听有人大声呼喊,要下大猛雨了!等他着大箩筐紧赶慢赶呼哧呼哧回到家中,大雨滂沱不分个儿,硬生生砸了下来,砸在人头上,砸在人身上,就是一个透心凉。隔门槛把大塑料盆子扔在屋檐下,眨眼就是满盆水,验证了什么叫倾盆大雨。连续几天暴雨,板桥水库漫溢垮坝,唐河撑不住了,王祠堂堤防决口,洪水开始咆哮着进村。乔革命赶忙帮助父母保护粮食和财产,先在床上放上小方桌,然后支上小凳子,再将家中尚存的200斤小麦,包裹好放高处,活像演杂技,最后还是被水冲掉了。洪水真他妈的无情!他急得直跺脚,差点哭了出来,这是咱全家的口粮啊!洪水来了,墙倒屋塌,扑扑通通,激起半人多高的水浪,红薯地窖坍塌冒着冲天水烟,整个村子瞬间成了一片汪洋。密集的雨柱砸死麻雀遍地,水中漂浮着柴火垛、草棚、牲畜。没有食物和水喝,小孩子饿得嗷嗷待哺,家家露出无奈神情,全村乡亲成了难民,触目惊心。饿了一天,乔革命饥肠响如鼓,饿得心慌,啥顾不上了,趟着齐腰深的积水,捞了一个苹果,一个茄子、一个葫芦充饥。一次,他发现有头死黄牛挂在了树杈上,用砍刀稀里糊涂割下一牛腿,找来木棍椽子生火,在废墟上支起铁锅,添上浑浊的水煮着吃,感觉还挺香。
7号晚上,湖北襄阳陈河镇炸开挡水物,唐河洪水下泄,洪水消退。洪水无情人有情。上级派来了救灾工作队,政府要发救济粮了。当年乔革命跟着驻村干部张平和,捣着竹竿探路,踩着甩都甩不掉的泥泞到三里外的救济点领食品。看到热乎乎的馒头,乔革命狼吞虎咽报销了五个。再后来,直升机飞了过来,在低空盘旋着投下白腾腾的馒头,上面印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字样。看看,共产党就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啊。吃的暂时有了,救灾衣服也配发了,有抗日战争的、解放战争的、抗美援朝的,还有建国后各个时期的,乡亲们穿上制式不一大小不等的军服,奔忙在生产自救一线,简直就是一支特别顽强的集团军队伍。一次,乔革命不慎被钉子扎住脚了,钻心的疼。一下子来了三个军医,又是清洗伤口,又是打针消炎,又是敷药包扎,让人好不感动。不是吗,1948年,桐柏军区三分区后方医院两次设在王庄。乡亲们满腔热情为伤病员煎药熬汤,喂饭送茶,精心护理,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在此隐蔽治疗的36名伤病员和不少军用物资。医院撤离时,三分区还奖励王庄一匹大骡子呢。
这是什么精神?这叫鱼水情深!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乔革命第一次暗暗发誓,以后要像他们那样,革——命,在黑土地上多打粮食!


一场特大洪水,让王庄成了重灾区,所到之处满目疮痍,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灾难,田地里玉米,芝麻、大豆、红薯等作物绝收。时任公社党委书记乔富胜,在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时,敏锐地发现花生耐涝,还有些收成,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随后,乡亲们着手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把希望的赌注压在了还有些收成的花生上。那时,乔革命清楚地记得,正当乡亲们犹犹豫豫时,是生产队长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向屋外抛出了第一把花生,明示了风向标——咱村种花生吧。没想到这把花生,日后成了老百姓播撒幸福的火种、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
乔革命与花生有着不解之缘。早年跟着父母辛勤躬耕,起早贪黑围着六亩花生方块田转,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不少苦。联产承包之初,由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低下,管理跟不上,全村花生亩产在低水平徘徊,最多也就300来斤。镇政府意识到花生确实是前景很大的经济作物,在全镇推广山东莱芜鲁花8号品种村里成立了农业科技领导小组,配上了科技副村长,定期讲解栽培技术。自己好赖是个高中生,多了解点农业科技知识不外。爱钻研的乔革命,不像有些人支个耳朵听听了事,而是逢课必到,洗耳恭听,在作业本上涂涂写写,圈圈点点,乡亲们都夸他生怕丢掉一句话落下一个字。他喜欢刨根问底,比如:如何选种子、用氮肥还是磷钾肥、如何控旺、如何让酸钾酯接近国控指等等,不弄清楚不罢休。一有时间,他缠磨着杨技术员到自家田里指导。说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家报纸上广播上都在宣传。
每逢乡亲们聚在一起聊天,乔革命三句话不离本行,非要说说自己的思路不可。他会乡亲算经济账。你看,一亩春花生,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用工外,按照正常年份,亩产400公斤,每斤3元,亩净收益1400元;一亩茬花生,以“开农1715”品种花生为例,单株花生挂果一般在30个左右,在专业合作社基地试种,挂果达122个,收益非常观。也难怪,乔革命获得全镇首届花生擂台赛二等奖、第二届花生产业擂台赛(销售类)一等奖。
谁英雄谁好汉,咱擂台赛上比比看。2007第二届花生产业擂台赛,吸引了全镇60种植、销售户参赛。乔革命不再扮演种植户角色,而是把重头戏放在了销售类上,他信心十足,带上最饱满的花生品种,从产、销总量,带动群众和商贩经营花生产业的人数等环节,闪亮登场。经过专家评委严格评审,一路过关斩将,胸戴大红花,最终站在了头等奖领奖台上,获得一台大背投电视。晚上,他在家门口空场地上拉开阵势,高高兴兴放电影,吸引了全村老老少少观看大片,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热闹非凡,像过大年似的。
其实,为了尽快打开销售市场,镇政府费了很大周折。镇领导带着由乔革命等致富带头人组成的外出考察团,带上鲁花品种样品先后赶赴广州、周口鲁花油厂推介产品。品相好、结果数多、出油率高,王庄黑土地上能长出这么好的花生吗?厂家有些不相信,派人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好不容易把质量弄过关了,但又说规模不够大,当时新野没有成立公司。即将到手的一笔大买卖,怎么可以松手呢?大家合计来合计去,最终敲定一个方案,同南阳公司合作,保证提供充足原料,方才打动了远道而来的客商。那一晚,销售协议达成了,让乔革命兴奋地失眠了。
乔革命在镇上从事花生购、销、引进新品种生意多年,先后被评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百佳个体工商户、百名个体纳税大户、合同重信用单位、优秀个体工商户、二星级信用经营户、河南省优秀科协带头人等殊荣,在十里八乡都响当当的。
有一年,正赶上花生米收购旺季,乔革命心花怒放。一大早开门营业,检验质量,定价格,过磅秤……夫妻二人忙得不可开交。大街上,车水马龙彻夜灯火通明农民朋友拉着满车满车的花生大老远跑来排队,队伍排到300米开外,比以前乡里粮管所收粮食的场面还宏大。附近的镇中学校长于景兰看到后,调侃说,你这是阻塞交通,要受到处罚。他嘿嘿一笑回敬道,罚呗,我乐意!这一年,乔革命个人年收购花生1000万斤,经营额3800多万元,位居全县个体户第一。
还有一次,由河南日报社、河南法制报社、河南农业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莅临王庄,调研基层花生产业发展情况。乔革命作为农民代表发言后,引起了与会嘉宾高度关注。记者赵地特别较真,紧追不放,认为他这个农民有水分,有乡干扮演的嫌疑,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直到这名记者进了乔革命家中,实地考察一番,验明身份看到满院子的农机具和堆积着的花生,紧握着乔革命的手赞叹道:刚才误会了,我可以作证,你是农民革命,是个新型农民!


乔革命有多个头衔当过村长、支书,县政协委员,县花生产业协会会长。刚任村支书时,乔革命方才24岁,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子。当时王庄村是挂上号的落后村,群众人心涣散,经济发展处于低谷。如何尽快扭转落后局面,在村两委班子会上,他虚心听取老干部老党员意见建议,共同分析原因,把脉问诊,确定良田+良种+良方生产模式,推广种植优质花生,逐步实现种植、销售和深加工一条龙发展思路。村里专门聘请了镇上退休的技术员杨喜浩作技术指导。依靠科学技术做支撑就是管用。次年全村花生由原来的亩产300斤提高到700斤,位居全镇第一,村里奖励杨喜浩1000元。乔革命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致富不忘乡亲”,这是乔革命常说的一句话他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家中保存的证书不多,有一份证明很完整。上面记载这样的内容:2009年6月3日,经审核,新野县花生产业协会所扶持的农户及协会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入会后,会员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填报经济指标,数据真实有效,特此证明。落款为王庄镇人民政府”。作为会长,他全身心搞好服务,把好种子关、销售关、产量关,事无巨细亲自办赢得群众信赖。花生成熟的季节,农户们看到颗粒饱满、满嘴溢香的果实,别提有多开心了大伙说,跟着会长,我们了新技术,科学管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参加花生擂台赛能获奖了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乔革命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坚持义务照料患病的邻居乔本德十年,风雨无阻,帮助看病就医,直到古稀老人去世。村民乔孔不慎摔伤造成高位截瘫,成了贫困户,乔革命无偿帮助耕田种花生,免费提供农机具,使其不误农时年年有个好收成村民说,革命当了会长,一直很随和。若有哪家哪户用钱紧张,他会自己垫资让群众种子、化肥,庄稼收后还款。自打2012年成立新野县新源合作社后,乔革命与村里种花生的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予以回收,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有一次,乔革命将中共新野县委授予文明家庭称号证书,带回了家中。妻子问他,你这样图个啥呀?乔革命回答得很干脆:不图啥,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只想同乡亲们一道奔小康。


如果说,一场洪水,让王庄重新认识了花生,那么在这片黑土地上大面积栽培花生,持续发展40余年,雷打不动,就是一场深刻革命。
地处豫西南的新野县王庄镇,总面积只有65平方公里。花生种植实现了九次提升,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品种由劣到优,加工链条由短到长,产品由果到米到食品、饮品等,辐射带动半径达150公里,现已发展成为豫西南主要的花生加工交易中心。
人们不能不说,乔革命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他获得了国家级大奖的。2009年11月23日这天,人民日报刊登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表彰决定授予302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荣誉称号,新野王庄镇农民乔革命榜上有名,奖励5万元,一时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爆炸性新闻。不少人替他高兴,而他却很坦然,看不出有多高的心潮澎湃。
在此次座无虚席的座谈会上,乔革命面向文艺界朋友,将王庄镇花生产业的发展成效娓娓道来。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励精图治和全镇干群的不懈奋斗,全镇6.2万亩黑土地由望天收变成了如今的旱涝保收田,花生产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像他这样的花生经纪人多达3000人花生米交易量常年保持在4亿公斤,年交易额30亿元全镇80余户经营额达到5亿元,拥有五香花生加工、精炼花生油加工等各类加工企业58家,花生剥壳机850台套,打出“世卓嘉嘉”、“仁义兄弟”、“花大人”三个享誉省内外花生品牌花生远销湖北、广东、山东、河北等地,出口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带动周边五县种植花生200余万亩。富民花生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还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
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沃土,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全镇80%的土地种植花生,80%的劳动力从事花生产业,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花生。我们的生活正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王庄花生种植实现三个80%”,带动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镇上到乡村,老百姓农忙时节抓生产,农闲时候到企业上班拿薪水,幸福的笑脸到处绽放。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老党员乔革命雄赳赳气昂昂,不断勉励着自己,也勉励着与其同甘共苦的乡亲们,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更新的高地。

      【作者简介】李乐才,现供职于河南省新野县水利局 ,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河南日报》 、《青海日报》、《中国水利报》、《人民长江报》、《南阳日报》《大江文艺》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