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初期,朱元璋得知派遣到日本的使者被怀...

 wwhhyy7277 2021-11-07
明朝初期,朱元璋得知派遣到日本的使者被怀良亲王尽数斩杀的消息,怒不可遏,几欲出兵踏平日本,却被刘伯温阻止。

朱元璋草根出身,登基之初,先是向周围的安南、高丽等国派遣使者,收取朝贡。

这么做,一来是向周围国家的统治者表明中原大地已改朝换代,同时展示自己国力的强盛。

二来,朱元璋派遣使者,也是想搜寻四散开来的元朝残党的消息。若是哪个统治者有包庇之心,也绝不会有好下场。

以厚礼敬之,以武力威慑之。这也是朱元璋一贯的作风。

但是明朝的使者,却在日本这里碰了壁。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和战国时代的过渡时期,权力一分为二,政治并不集中。

日本国内乱成一团,民不聊生。身份低微的浪人无路可走,于是,他们便频繁骚扰中原大地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倭人频繁的侵扰不仅扰乱沿海一带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对于明初海防事业的建设也是一大威胁。

朱元璋对此深恶痛绝,在给日本南朝统治者的国书中直言要求日本乖乖就范,否则大明将直接出兵攻打日本。

日本的怀良亲王阅后,勃然大怒。他是醍醐天皇的儿子,虽善战却无谋略。

面对朱元璋的威胁,他选择与之针锋相对——把明朝的使臣尽数拉出去斩了,只留一个报信的回去告知大明皇帝:我等着你来打我!

朱元璋得知此消息,怒道:“两国相争,尚且不杀来使。区区倭国也敢杀我大明使者,这是根本没把大明放在眼里啊!”

面对着怒气难消的朱元璋,军师刘伯温上前阻止了。

他说:“皇上您也明白,大明刚刚建立,内忧尚未根除,各地尚在动乱,百姓也想要休养生息。如果贸然发动对外战争,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与日本国当今的状况,又有何异?”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自知皇位尚不稳固,对于地方动乱更是处处提防,剿匪更是从不手软。

刘伯温的话更是提醒了他:帝国建立之初,应先将统治的地基筑牢。若是一个国家处于内忧与外患之中,那必定风雨飘摇而难以长治久安。

“同时,日本远在海外,地形又十分特殊。军队远赴海外,士兵身体状态难以迅速调整,敌军军队、地形地势等作战信息更是对大明不利。

“海外作战胜算不明朗,出兵又要消耗大量国家财政。”

刘伯温不慌不忙,面对可能触怒皇帝而被杀头的风险,向朱元璋讲述着其中的利害关系。

话毕,朱元璋也迅速从怒火中冷静下来。他最终决定先将此事搁置,日后再议。

可日本的骚扰并没有到此结束。洪武初期,记载在案的倭寇入侵就有四十多次,每年平均两次。

此时距上一次明朝对外收取朝贡已过了一年有余。大明政权逐渐安顿下来,实力强盛。

再一次向日本收取朝贡的贡品时,怀良亲王没有杀掉使者,而是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亡,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弈,有何惧哉?”

大意就是,我依旧不害怕的你的威胁,想打你可以试试看!

朱元璋对日本的一系列狂妄的行为忍无可忍,再次决定出兵。

而刘伯温这一次没有进谏,而是将西北战事的奏章递给皇帝。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最终没有出兵,只是默默加强了沿海地区的海防事业。

同时,他也告诫后代,倭国不可轻视,一定要加以提防。

刘伯温赌上自己的性命,是想要劝告朱元璋,在国家建立之初,当以处理内部矛盾为重中之重。

所以他以事实阻止朱元璋,希望皇帝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蒙蔽,而是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以国家大局和百姓生活为重。

朱元璋草根出身,怎会不懂其中真谛?所以当他冷静下来之时,自然将此事搁置,先为大明王朝铺好未来统治的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定的统治基础。

这也是刘伯温想看到的,是属于刘伯温的政治智慧。
#头条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文|木荣
编辑|长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