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东西两翼”如何差异发展?全球顶级智囊团划重点

 扫地僧一一 2021-11-07
一边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一边是“中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两场分别聚焦上海“东西两翼”的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分论坛在11月6日上午于进博会现场平行举办。
自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来,虹桥开放枢纽的建设迅速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合力下,随着各项措施加快落地,“大虹桥”的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作为上海的“西翼”,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如何与浦东差异化发展,互相成就?全球顶级“智囊团”给出了建议。
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发展的基础,首先是差异化的定位。
在11月6日的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分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丛亮表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上升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推进的虹桥,也是世界的虹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也已明确,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一批实体平台加快建设,能级持续提升,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先行。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海正持续完成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让“大虹桥”开放成为连通国内国际的通道——今天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成为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和中转站。随着沪苏铁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大批项目陆续实施,未来的虹桥将成为更高水平的要素连接、产能连接、市场连接和规则连接的战略大通道。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论坛上提出,作为长三角开放的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承载了进博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系列重大开放平台和试点示范的功能,涵盖了两家自贸实验区、11家国家级经开区、13家跨境电商综合区、3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国内国外高中端的一些要素在这里集聚,众多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在这里发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有助于加快打造长三角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并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在全国总体城市化的布局中,长三角是韧性最强也最大的经济集聚区和增长极,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走一步、提供示范、做出贡献。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承担长三角的这些功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定位是宏大的,方向是清晰的”。
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看来,“大虹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规模、它的目标、它的角色、它在中国国内的地位以及它所拥有的机遇。这些因素都与“大浦东”存在差异,也是各自的特点所在。
图片
摄影/吴军
几点建议
在差异化的明确定位上,如何让“大虹桥”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开放枢纽?
丛亮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加快打造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聚发展,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大力发展国际商事仲裁等服务业,持续开放长三角协同开发,引导长三角地区更好走出去,有效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同时,要逐步用好进博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等方式,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集聚一批新的高能级贸易平台,把双向开放、双向联动的文章做深做透。
第三,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要加快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协同建设世界级的港口群,打造空铁符合、路铁通达的便捷交通门户,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王受文也把建议总结为三点。他说,要强化开放枢纽的门户功能,支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聚集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吸引外商投资建设文化场馆和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支持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探索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支持相关城市参加供应链创新和应用示范创新,构建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其次,提升开放平台的载体势能,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高水平地打造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培育力度,创新提升区域内各个国家经开区的建设,支持上海等自贸区试点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开放。
最后,增强区域协同开放的功能,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充分发挥各种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的分工协作,强化产业支撑,协同创新,特别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拓合作新机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杨伟民称,下一步发展建议注意三点。第一,开放再开放。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开放”二字。强化内部市场和自立自强的同时,也要学会在复杂严峻国际环境中扩大开放的能力,想方设法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
第二,服务长三角。“大虹桥”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功能,建设的每一条交通,甚至每一栋楼宇,都要考虑如何面向长三角、辐射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第三,实现空间均衡。“我想特别强调居住与就业用地的均衡问题,希望虹桥商务区地现代化发展高度重视空间均衡以及人口居住的话题。”
国外已有的成功案例对于虹桥商务区的发展有何启示?华强森表示,首先,虹桥商务区作为一个中心区,最终要发展成为多极分布的网络,因此该区域可以重新设计为不同的区块。同时它也是一个网络,要和包括上海乃至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商务区相连接;其次,作为创新和科技的枢纽,需要思考科技空间如何带来创意产业的服务和机会;第三,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住房因素,把人们汇聚在一起创造幸福生活;最后,要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让可持续发展成为这片区域的一大亮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