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游涪溪口桃源谷小记‖蒋德均

 方志四川 2021-11-08

游涪溪口桃源谷小记

蒋德均

  古往今来,以桃源命名者,自五柳先生始,多也。其实,先生之前,大同之想,桃源之梦,乐土之园,织梦者亦众。余今所言桃源,乃国庆假日忙里偷闲,与二友人所游宜宾南溪涪溪口畔之桃源谷是也。

  驻足桃源谷,可东见南溪仙源,一马平川,高楼林立;长江第一湾,胸襟博大,浩荡江水,滚滚东去。南眺李庄古镇,旧貌新颜,古风旧俗焕然,文脉精神依在;西顾翠屏金坪凉姜,三江新区,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北望高店黄沙河,一弯清流,两岸青山,于涪溪口汇入长江。

  黄沙河汇入长江处曰涪溪口。此处,上有一桥飞架,连接宜宾南溪,通达泸州重庆。桥下尚有一渡口,往来大江两岸,交通于石鼓与李庄之间。沿宜南公路北行一里许便达桃源谷。其谷又名红岩窝。谷背倚金竹山,其形似一巨型座椅安置于涪溪口畔,左右各有一瀑布,奔流而下,水声哗然,响绝谷间。山谷似巨盆,承接七彩飞瀑,终年源源不断,汇入喷龙溪。沿溪两岸,杂花灼灼,蝶舞其间;荷塘田田,出淤泥而不染;环山皆翠竹擎天,白鹭栖息或翩飞;脚下,芳草铺地,绿阴盈眼;耳畔,溪水安静,虫声唧唧;山间野地,农人劳作,牧童横笛,偶有犬吠声一二。此乃桃源自然之幽美也。

  丽雅置地,深耕宜宾,责任担当,服务人民,置地石鼓小山村,耕耘涪溪桃源谷。历时经年,荒山野岭换新颜,乡村振兴有新篇。桃源谷建筑,徽派别院,苏州林园,曲径通幽,青砖白墙,飞檐翘角,别具风格。人行其间,红花绿树掩映,蓝天白云丽影,清风拂面,暑热顿消,舒畅之感,油然而生。此乃丽雅呕心沥血别出心裁之杰作也。

  午后,小憩于桃源谷缘起生活馆,与友人品茗畅叙涪溪口往事及桃源谷历史。人文画卷,哗然展开。

  此地先秦属于古蜀国,相传为僰侯国领地,亦曾为南溪县治所,更是历代文人雅士游历或过往之地,并多有题咏。如岑参,如李白,如杜甫,如韦皋,如韦庄,如“三苏”,如黄庭坚,如陆放翁,如宋之源,如范成大,如程公许,如杨升庵,如王士祯,如张问陶,如刘光第,如包弼臣,如赵熙,如黄炎培,如李济,如梁思成,如傅斯年,如陶孟和……畅叙之中,友人道明先生忘情而诵唐代诗人韦庄的《夜雪泛舟游南溪》:

大江西面小溪斜,

入竹穿松似若耶。

两岸严风吹玉树,

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

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

棹声烟里独呕哑。

  此情此景,友人川模兄也随口诵咏了涪翁黄庭坚的《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

李侯诗律严且清,

诸生赓载笔纵横。

句中稍觉道战胜,

胸次不使俗尘生。

山绕楼台钟鼓晚,

江触石矶踸杵鸣。

锁江主人能致酒,

愿渠久住莫终更。

  接着,我也附会着吟诵了一首陆游的《叙州》(二首):

文章何罪触雷霆,

风雨南溪自醉醒。

八十年间遗老尽,

坏堂无壁草青青。
画船冲雨入戎州,

缥缈山横杜若州。

须信时平边堠静,

传烽夜夜到西楼。

  落日余晖,驱车返程。友人感叹:地方文史,厚重散乱,需更多有志之士与有学之人脚踏实地爬梳整理,方可传之后世,以增文化自信。此言甚是!

  是日同游者,“非遗”南溪哈号传承人郭道明先生与地方文史专家黄川模先生也。

辛丑年孟秋十月国庆日于桃源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