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义云:行草书应做到粗而不糙,放而不荡!

 攸州刀郎 2021-11-08
 特约评改人:游义云 
中国书协会员
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8年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图片
行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堂
规格 136cm×70cm

作品评语

此作有一定的笔墨功夫和驾驭点线能力,粗细轻重、大小转换尽显其中。敢于大胆夸张结体,有开有合、收放并施,体现了作者的用笔技巧和对艺术审美的理解。从中也可看出作者习书已有多年积累和追求。然而长期复制自己固有的写法,便难以突破旧有习气,升华到艺术层面。

作者习书,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因而积弊较深,习气较重,所表现的风格面貌有信笔为体之嫌。个中原因是没有深挖传统,只求表面的随性挥洒,而忽略对于草书法度的遵循。

具体分析此作,第一感觉是师承关系不明确。用笔不精,太过粗糙,草法也不规范。行草书,应做到粗犷而不粗糙,放纵而不放荡。此作看似跌宕起伏,却没有恰当合理地分割空间,显得密集挤压,虚实不当,影响作品的节奏旋律。作品下端的三行字整齐地挤在一起,没有形成参差错落效果。尤其是单字结体显得平正,中心线轴都是垂直下来的,缺乏造险与变化能力。作品中的上款与正文风格不统一,显得刻意,因为正文内容不是为此主题而作,抄写此词便已表达浓浓的祝福情意,无需再添上款。

任何艺术都有其根本的法则和规律。初学期间,须循规蹈矩,而不是放任自由;应守法治学,而不是主观臆断;在读与临中潜移默化,而不是急于求成。明确学书方向,由浅入深,由技到艺,循序渐进,拓宽眼界,创作时适当而又灵活地掺入个人性情,与古帖交融在一起,这样写出的作品才能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古朴高雅,耐人寻味。

建议作者习草,需要精选名家法帖,如张芝、张旭、王铎等,选其一坚持临习,去掉多年形成的不良惯性思维,慢慢走进、深入经典法帖,改进不足。

 游义云示范作品 

图片
行草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条幅
规格 138cm×35cm

经典解读
谁是冠军之“冠”?
■游义云

数点星河仰巨龙,后昆膜拜继其风。

纵然旭素颠狂甚,却到泉台怯见公。

这是笔者《读张芝书帖有感》三首之其三,诗中最后一字“公”即张芝。为何被称为草圣的张旭、怀素也害怕见到张芝呢?为何一提到张芝大名,他们就老实多了呢?赫赫有名的前辈书圣王羲之也礼让三分,他曾曰:“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又曰:“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或谓之过。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王羲之习书很理智,不癫不狂,知己知彼,唯有勤勉习之,方能赶超前贤。受诸多历代书法大腕膜拜的人能不称“冠”吗?

张芝出生于东汉,距今已很遥远,虽然留墨不多,但尘世的滚滚风烟掩埋不了其作品的光芒,他天才般的创新为中国书法播下了种子,生根发芽,生机勃勃,让书法艺术之树参天掩映,延绵命脉。


图片

张芝《冠军帖》拓片(局部)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

《冠军帖》(如图)是张芝流传翻刻作品之一,亦是其代表作。远观此作云烟滚滚、墨气缭绕。近观线质精到,起收利索。无论长短粗细,酣畅淋漓、起伏跌宕、惊奇险绝。现作局部解读。“知汝殊”一笔写成,起势迅猛,牵丝拉长连接承上启下,使转圆润而不圆滑,亦不雷同,线条坚实劲挺,刚柔并举。“愁且”二字拉开距离,独立完成,一徐一缓,舒缓有度。“得还为”锐气顿起,一笔速成,未有犹豫,有腾云驾雾之势。“佳也冠军”或断或连,线条清瘦飘逸。“军”字最后一笔拉长夸张,与右边一排字距错开,以求虚实变化。“暂畅释”三字牵丝连接缠绕,绕而不乱,轻重分明有度。第三排字势奇崛,或断连,笔断意连,形态各异,空间疏朗舒适。“病来不辨行动”如同高山瀑布,一泻千里,奔腾直下,让人惊心动魄,蔚为壮观,体现“一笔草”的强劲功夫。

综观全篇,《冠军帖》是张芝独立创造的一种个性化的风格,更是经典之作。在他之前的章草是字字独立,互不相连,在这样的时风下,谁来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谁来开宗立派、引领时代?张芝做到了!他以“横刀立马”式的胆魄破除陈规,以特有的睿智创立新风,以“池水尽墨”的勤奋感召后人,以精湛精美的线条彰显法度,以纵横捭阖的气势荡人心魄,让人折服。因而,羊欣曾曰:“张芝、皇象、锺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时间过去了近二千年,《冠军帖》仍然新颖,仍为习书者奉为圭臬。有人曾质疑此作真伪,又何必呢?有此佳书,便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了。




 小编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