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块钱的菜拍出500块的质感!看完这一篇,小白也能拍出美食大片!

 一路开花一 2021-11-08
宝们,节日快乐呀🎉

不知道这会儿你们是在出行的路上,还是宅在家吹空调呢?

图片

不管是以上哪种,假期期间,最不缺的应该就是吃吃喝喝。

一年一度的国庆朋友圈美食摄影大赛也将再次开幕!

所以我加紧安排了今天这期内容,特地邀请了一位从业摄影多年的老朋友,给你们分享一些小干货,算是一篇小白也能学的美食摄影攻略

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今天的作者吧:

图片

特邀作者介绍

冯崴

网名“惊奇影像”

从事商业摄影与摄影教学十三年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东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州市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供稿人

27届湖北摄影摄影艺术双年展商业类银奖

知乎摄影类优秀回答者

为了让你们学完之后真的能操练起来,我和冯老师决定抽5位幸运鹅,各送小反光板一个(拍照利器,文章后面会讲到),还有之前答应你们的红包福利,全都在文末了!~

好啦,下面开始正文分享:

我和爱好者们交流的时候,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拍出在朋友圈收获一大堆点赞的美食摄影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摄影器材

这问题可太难了。画画好看,和笔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有人用手机也能拍出漂亮的作品,也有买了顶级相机的人拍得并不如意。工具毕竟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图片

摄影就是用光线来画画的过程。

组成画面的要素包括主体、搭配、构图、光线,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但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又需要不一样的视觉选择去构成画面。

很多朋友在看到一个美食时,往往只关注了美食这个主体,上手就拍,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图片

比如这样

这时可能会有朋友说了,道理都懂,但我也没学过摄影,面对那个情况时无从下手啊。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影响拍摄画面感的,可能未必是摄影技术,而是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

这里说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能写旷世雄文、千古绝诗的文字功底,而仅仅是事情精确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举个例子,如果我说“绿色”,听众脑中浮现的可能是千千万万种绿色。

图片

这些都是绿色

但如果我说的是“牛油果的绿色”,那听众脑海浮现的就是一个非常具象且准确的粉绿色。

图片

发现没有,当你能在想象中用语言精确形容一件事情时,得到的概念也是非常具象且清晰的。

摄影正是如此,“好看”“诱人”“高大上”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能否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这就需要我们先懂得把画面用语言具体描述出来。

比如想表达“温馨”这个词。那我们能不能将温馨换成比较直观的词语形容呢?

一个光线柔和且明亮的环境,画面里的东西颜色不会很鲜艳刺激,或者是布、纱、棉花、蜡烛等带来温暖联想的东西,颜色是淡淡的黄红色等等……

当有了这个思维过程,得到适合的画面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像以下的例子,我们通过描绘一个餐厅的环境,逐渐构建起整个画面。

图片

当我们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画面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步,学习一些必要的构图与搭配常识。

构图与搭配是非常深的学问,想用一篇文章说通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些简单的基本原则,能让初学者迅速提升相关的能力。

关于构图

说起构图这件事,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的文章,比如一些分析影视剧或者电影的构图之类的。

例如以下这些,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感想如何,但画几根线,把物体放在某个位置,就能拍好了吗?

图片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构图这事不止是位置摆放,还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面积占比。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单独拍摄一根牙签,即使根据三分法或者黄金螺旋等构图参考线摆放,依然很难让画面变得好看。

图片

原因就是牙签本身的面积在画面中的占比非常奇怪,既长又窄。如果只是一根牙签的话,在画面中无论怎么摆放,最后都会显得非常尴尬。

所以很多时候想拍好牙签,需要准备牙签来拍摄,用来摆放成不同的造型,其目的是为了增大画面占比。

那主体在画面中的占比多少才好看呢?这就说到一个大家都听过的规律——“二八法则”。

图片

二八法则原名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关键少数法则。

这是一种管理学思想,原指社会中20%的人占据了80%的财富,后来人们发现将其扩展到别的领域也是如此。

图片是一种视觉信息传播方式,其信息资源分配占比也遵循这个形式,即画面中20%的部分承载80%的信息是最适合的。

说人话就是,需要凸出的主体在画面中占比为20%左右时是最合理的。

图片

当然,也没让大家拿尺子去量,这里只是说明一个规律,所谓的主次分明,就是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的面积占比要有比较清晰的大小区别。

让其他东西成为背景的方法很多,例如常见的背景虚化处理就是一种,背景道具的色调一致化也是一种。

图片

关于搭配

搭配是个非常复杂的科目,广义的搭配除了视觉上的,还有文化上的。

如我们拍中式家常菜,如果搭配个西餐刀叉就很奇怪,还有例如日餐中筷子是横着摆放这些。

所以真正要做好搭配,不仅需要有审美眼光,还需要有文化底蕴、时尚触觉甚至历史知识等。

图片

而狭义上对搭配的理解往往是视觉上的,一般集中在搭配物的颜色和大小。

通常来说,要将出镜在画面中的物体体积或面积,调整到适合的状态,是需要丰富经验的。讲得更玄学一点,搭配中要能表现出丰富的层次,甚至要带有“韵律”,即将画面层次搭配出音乐般的美妙韵律。

图片

当然,以资深美术指导的水准去要求初学者是不现实的,那有没有适合初学者简单的方式呢?

还真有,那就是先专注于颜色去搭配。

颜色是搭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好的色彩搭配在视觉上最有效果,堪称立竿见影。简单来说就是,选择明度与饱和度接近的道具进行摆放基本不会出错。

那什么是明度和饱和度呢?

我们形容一个颜色时,其实是从三个维度去描述的:

形容一个颜色是红是绿,是蓝是黄,我们称之为“色相”。

图片

形容一个颜色是深是浅,我们称之为“明度”。

图片

形容一个颜色鲜不鲜艳,我们称之为“饱和度”。

图片

再回过头去看“明度与饱和度接近”,也就是说,深浅和鲜艳程度接近的颜色最好搭。

不难想到,粉红和粉蓝就是好搭,柠檬黄配天蓝也是好看,浅红配浅黄也好看。但是深绿配浅红呢,怎么看怎么怪对不对?

这时可能又有人问了,假如手头没有那么多颜色接近的道具或者背景,如何搭配?

简单,别忘了我们还有“二八法则”。

我们将画面中80%部分用没有颜色倾向的“中性色”黑白灰去填充,效果马上就出来了。

图片

最后,给大家一点点关于用光的小tips,不要忘了小反光板哦。

图片

是的,不仅拍人像需要反光板,拍美食反光板也是一件利器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窗边拍摄美食光线会有质感,但常常暗部会过黑没有细节,这个时候,反光板就派上用场了。

小型反光板能对场景的暗部进行补光,让环境和食物看起来更通透,自然效果也会更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