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学之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1路人甲 2021-11-09

教育学大纲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此外,柳海民认为,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基本的快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所差别。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然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仍表现出共同的特征:①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劳动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 劳动脱离的。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4)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虽然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现代教育呈现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现代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某一阶层的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与之相关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大众性,随着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教育日益普及,同时也日趋多样化。

(3)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并在学校职能健全以后,解决上下级别学校的衔按不同类型学校的分工以及办学权限之类的问题。于是, 学校制度课程设置、 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有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4)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在教育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①教育普及化的开始:②“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④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从世界各国教育表现的总特征看,教育现代化有两大基本表现:①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总体要求,调整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保证教育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通过这些调整,实现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其中,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新形成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 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有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2)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也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全民教育特别重视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如下: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但括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4)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教育的多元化具体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以及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6)教育全球化。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要求教育培养国际通用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旨在培养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

(7)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城广泛深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8)教育具有科学性。同历史上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则注重科学指导,由此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

()全民, 多代课(),全球信息都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