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时候“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自然是最高境界,因为战场上一旦主帅战死,士气大伤,便是兵败如山倒,而对方却所向披靡,气势如虹,肯定能大获全胜,这一点,人称太平天国第一悍将,绰号“飞将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太平天国史》记载:曾天养,广西桂平人,参加金田起义时已经61岁,但他长相高大威猛,孔武有力,长相不俗,深眸长髯,人高马大,膂力过人,能开硬弓。沙场破阵之时,持大刀引兵在前,威风凛凛,好似天神一般,只要一出现在战场上,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兵。克天京,获忠王,讯于庭,犹曰天养资格最老,打仗为一好手。 这里说在西征作战中,作为前锋大将的曾天养,竟然这一战打死安徽巡抚江忠源、湖广总督吴文镕(曾国藩老师)、水师总兵陈辉龙、水师创建者褚汝航,从而奠定他当年千里长江第一霸主的地位。 先说安徽巡抚江忠源,人称湘军第一悍将,特别是在曾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从而名声大噪,当时,江忠源的地位比曾国藩要高,是第一个被清朝授予巡抚职务的湘军统帅,位列封疆大吏,握有地方实权。 此时,曾天养率部进攻安徽省临时首府庐州,太平军抓住城外清军援军怠慢之机向庐州城发动猛烈攻击,由于城外的补给被切断且原本就物资缺乏,江忠源面临的守城压力越来越大。曾天养决定发动总攻,其土营开始对庐州发动爆破攻势,遭到江忠源的顽强反击。太平军土营决定改善爆破战术,巧妙设置了上下双层爆破工事,顶层炸药轰塌城墙后太平军没有立刻攻城,等敌军蜂拥堵住缺口时土营再引爆底层炸药,此时太平军将士再疯狂冲杀。 尤其是前锋主帅曾天养,亲自操刀,冲杀在第一线,威猛无比,其“浓髭长胡,剽悍异常,骁勇善战,富谋略,行踪飘忽不定。”令清兵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兵。江忠源突围无望,屡战屡败,见大势已去,悲愤之下最后投河自杀,庐州被太平军占领。 再说湖广总督吴文镕,其人在历史上名气很大,道光、咸丰年间他跟林则徐“并天下望”,在鸦片战争期间他与民族英雄邓廷祯一起在福建前线抗击英军。他跟湘军的渊源也很深,不仅是曾国藩的恩师和靠山,还是胡林翼和江忠源的提携者。曾国藩初练湘军的时候,就是奉吴文镕为主帅的,他也是第一位由巡抚升为总督的官员。 当时,吴文镕深知武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武昌若丢,大局就会随之糜烂。而武昌城墙高大,利于防守,在当时的装备条件下,太平军一时是无法攻下武昌的。所以对于吴文镕来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闭城坚守、以待外援,是他确保武昌不失、进而扭转局势的唯一选择。 为此,吴文镕为了为守卫武昌,决定主动出击,在除夕夜偷袭太平军,一战定乾坤。谁知,曾天养耍诈,他并未过除夕,因为太平天国没有过春节的习俗。如此,吴文镕反被曾天养埋伏,清军损失惨重,吴文镕恼羞成怒,自尽而亡。史载:“纵火焚营,大破之,文镕自尽。天养乘胜略地鄂南,行收兵,声威大震。” 清军又死了一个封疆大吏的官员,太平军士气更加高昂。接着,曾天养率军而后挺进鄂西、北,连克孝感、云梦、德安、随州、安陆、宜昌、枝江,连克城池十余座,横扫鄂北、鄂西,如入无人之境,威震敌胆。曾国藩跳水自尽,可谓出尽了风头,他成为西征大军顶梁柱。 树大招风,一举杀了两名封疆大吏后,曾天养被湘军水陆三军围攻,随后,他在城陵与总兵陈辉龙,湘军水师褚汝航,广东游击沙镇邦等各路清军将领展开大战,大战当中,陈辉龙、褚汝航双双战死,清兵死伤惨重,一阵殒命两员大将,曾国藩悲痛至极,大呼要为二将报仇雪恨,诛杀曾天养于城陵。 曾国藩悲愤交集之际,大将塔齐布率兵赶到助力。这个塔齐布可谓是的顶梁柱一样的人物,拿曾国藩的话说“军中每言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李续宾”,可谓曾国藩身边左膀右臂级的人物。即使在后来死去,他送去的挽联:“谥并武乡侯,湘鄂战功青史在;寿同岳少保,古今名将白头稀。”可见大家对塔齐布的评价之高! 此时骁勇善战的塔齐布,一样要力挫兵峰正盛太平军的锋芒,曾天养自然很生气,于是决定要亲自在战场上与他决一死战,为此,他叫手为为他备了一副棺材推到战场上,以示要战斗到底的决心。 塔齐布是湘军里面的一员猛将,每战必骑马飞奔在前,一时头脑发热的曾天养跨上战马,手持长矛,直取塔齐布,谁这一枪刺中他的战马,但用力过猛,长矛扎进去太多,抽不出来,塔齐布的坐骑负痛乱甩,加之曾天养拔矛身体失去平衡,从马上摔了下来,不慎扭伤了腰,正要起来的时候,被塔齐布的一个名叫黄明魁小兵赶赴过来一下刺中胸膛,壮烈牺牲。 史载:“清小卒黄明魁挺矛刺之中胸,敌兵奄至,乱矛攒刺,天养死,一军尽溃。”曾天养被小兵打死,太平军士气低落,被迫撤出湖南,退守武昌,最后一步一步向后退却。太平天国悍将曾天养死后,失去主帅的太平军如潮水般地退去,从此以后,太平天国再也没有力量西征,只要守势没有攻势的太平天国也逐渐地走向了尽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