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第一印象”看教学

 木香草堂 2021-11-09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人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人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对一个人一无所知时,自然要特别留意其一切未知的信息。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人们往往偏信第一印象。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对人们形成的印象有不同的影响。当人们根据一系列信息去认识某一知觉对象时,最初得到的信息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占有压倒的优势。人们对开始接受的信息较重视,并以此为依据,对他人、对某件事情进行评价,以致疏忽了后来得到的与最初不大协调的信息。人们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解释新信息。当新信息与第一印象不一致时,有时甚至会否认新信息而屈从第一印象,这就容易造成人在认知上的主观片面。

由于第一印象一般是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比较深刻强烈。第一印象有可能变成见,成为头脑中固有的心理模式,影响以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比如说,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留下的第一印象,不论好坏都会影响以后对他人一系列行为的看法。第一印象好的人,以后他的一举一动似乎看着都顺眼;而第一印象坏的人,以后他的一举一动似乎看着都不顺眼。

“第一印象效应”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先说一个经常碰到的现象:

一些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反复进行训练,回家之后也做了不少的试题,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的努力和辛苦,但是成绩就是不如另外一个班级。特别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另外那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并不是很多,学生的负担不重,但学习成绩却非常的好。

为什么师生都很努力,做了很多作业,但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新的概念和规律、新的思维方式第一次讲述给学生听的时候,没有讲清楚、讲透彻,学生获得的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歪解。这些关于学科学习的“第一印象”,成为学生后面继续学习的一种“成见”,一种心理的模式,影响甚至左右着孩子们后续的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并不是终极印象,并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有的人给你的第一印象很好,但交往几次以后,你却讨厌他了;有的人给你的第一印象并太不好,但交往几次以后,你反而喜欢他了。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学习中,第一次的学习没有搞明白,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教师辅导、校外补课……等多种途径来对知识加以重现,重现的次数多了,原来不解的知识,可能就慢慢理解了。这就是复习教学的作用,很多人热衷于补课、家教,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一句话:“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为自己树立第一印象”。虽然第一印象不好时,后面还有可弥补的机会,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第一印象不好的原因,人们就不会再有进一步交往、进一步吸收同类信息的愿望。这种从心底里的排斥,很容易使人失去学习的乐趣、交往的机会。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也是这样,因为第一次讲不清楚,会让孩子们感到这些知识不好学,从心里产生畏难的情绪,这种情绪会阻止学生继续学习这一知识点。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感受的时候,要想通过课后的辅导、额外的补课来改变,是相当困难的。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提高新知识首次教学的准确程度也非常重要。初次教学不到位,是影响教学效率最根本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