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幅画卷,天涯两隔

 yangsuorong 2021-11-09

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邹之麟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身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无数人称赞仰望,见证了无数的金钱权力、欲望贪婪、人情冷暖、爱恨交织。如今经过了六百多年的颠沛流离,已分作两段分藏海峡两岸。

历代最爱附庸风雅的皇帝,非乾隆莫属。大热剧《延禧攻略》中,乾隆就邀魏璎珞一同赏画,乾隆眉飞色舞开心至极,因为得到两幅《富春山居图》,想和宠妃一起欣赏一番,并辨认真假。

历史上也却有此事,乾隆先后拥有两卷《富春山居图》,并且还就两幅画的真假闹出了一场“乌龙”。


▲《延禧攻略》剧照:所观之画即是《富春山居图》

聚散流离皆分定

《富春山居图》本是大痴道人黄公望,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创作贻赠好友无用禅师的。

后来,画卷先到了明代画家沈周的手上,沈周将画卷交给一朋友来题跋,谁知朋友的儿子见利忘义,偷偷将画卷卖掉了。

多次流转后,到了明末画家董其昌手里,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以高价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临死前,又将此图传给了儿子吴问卿。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吴问卿弥留之际,这幅“数十载置之枕藉,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行起坐卧都寸步不离,《富春山居图》成为他在这世上割舍不下的牵念。于是坚持要那陪伴他一生的画继续伴他九泉之下。

子孙无可奈何,只好将这珍贵名画投入火炉。千钧一发之际,老人的侄子从烈火中救下了名画,但画面已有焚毁,并断作两段。

经过修补装裱,烧断的前半部分被题名为《剩山图》。从此,这幅画身首异处,开始了各自的颠沛流离。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全卷)

又过了近一百余年,乾隆盛世。这位热爱附庸风雅的皇帝听闻《富春山居图》的盛名后便想将其收入囊中。经过多方搜求,乾隆皇帝得到了第一张《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之所以称这幅为“子明卷”,是因为题跋里写到是画给“子明隐君”的。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佚名(仿黄公望)

然而,离奇的是,第二年,又有一幅自称真迹《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呈在乾隆案头。其实大臣们心中已明了皇上那幅并非真品,只不过看破不说破。

这第二卷,通常被称为“无用师卷”,因为题跋中说明是画给“无用师”的。乾隆仔细对比研究两卷《富春山居图》,最后得出结论新进宫的这卷是假的,但画得实在太好了,于是便作为“赝品”留下。

这两张“真”“假”《富春山居图》的“待遇”天差地别——乾隆在“子明卷”上题写了55处评语、加盖玉玺,还常常在出巡时带着;而“无用师卷”则因为不被视为真迹,而保持了画面原有的留白,因祸得福。


▲“子明卷”上密密麻麻的乾隆御题

而此时,画卷开首部分的《剩山图》早已在民间不知所踪。

时间一转到了1932年。彼时的皇家禁地“紫禁城”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在整理皇家收藏时,文物专家们对两幅富春山居图的真伪提出了异议。在一番鉴定之后终于为真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正了名。

而彼时的《剩山图》早已成为一张没有名称、没有作者、没有题跋的“三无”古画,流传于民间。

所幸,它遇到了吴湖帆。吴湖帆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经过仔细对比,吴湖帆认定眼前这幅不知出处的山水画就是传说中的《剩山图》!

1957年,浙江省博物馆建馆时,《剩山图》被收入浙江省博,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在1948年,蒋介石败亡之时被运往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自此,一幅画卷,天涯两隔。


▲富春山居图(全卷)

笔墨咫尺纳乾坤

这让无数的艺术收藏家为之痴狂,历代艺术家所赞叹膜拜的《富春山居图》,究竟有着怎样的神韵?黄公望又是怀着怎样的心绪才能画出如此气象万千的巨作?

《富春山居图》为横卷,长达6米,表现的是杭州附近桐庐一带富春江边的景色。初识这幅画,磅礴的气势、流畅的韵律、开阔的意境、勃勃的生机会让人误认为作者恰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壮年。

而实际上,黄公望在他79岁高龄时才开始动笔,数年之间每兴之所至即点染挥毫,直到他82岁才大致完成。而这幅巨作也成为他山水画技法的集大成之作,更浓缩了他一生求而不得、放下执念、追问自我的生命体悟。


▲王同愈绘黄公望像

在这幅画中,黄公望的笔墨技法也已臻于炉火纯青之境。笔法层层相叠,淡笔勾勒轮廓,承自董源的一排排长披麻皴赋予山石体量感,或干或湿或浓或淡的苔点化身丛林点缀山间,笔墨的“书写”意趣十分明显。


▲近景山石通过线条皴擦出体积感

画中峰峦起伏,丘壑结构复杂多变,山石茅舍错落其间,树木或干枯或丰茂,似乎很难判断出整体的季节。

而这也或许是黄公望的用意所在,一个模糊掉时间的画面,才可能包孕更广阔的乾坤。富春江也不再是某一时刻的富春江,而成为一条生命之河,它流过千年的岁月,拂过浅滩、穿过深谷、跃下高山,不正像每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吗。生命不息,《富春山居图》似乎也从未彻底完成。


▲闲谈自适的舟子


▲临水观鹅的文人


▲山中归来的樵夫

关于《富春山居图》大痴道人黄公望代表作;曾被焚毁,断作两段;前段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充斥着一种流动感;画作具有一股大开大合的气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