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毒不食子,人又何以成“毒亲”?

 翻来译去默磨语 2021-11-10





读日本,看世界

跟随翻译人,接近更原味
获取原文,请查文后链接







▼编译按▼

      “Toxic parents”,中文翻为“毒性父母”,日语翻为“毒亲”。
      根据把“Adult Children”这一概念带入日本的精神科医生斋藤学说,“毒亲”这个词是美国人Susan Forward在1989年出的Toxic Parents, 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Reclaiming Your Life》一书中首次提出该书于1999年在日本出版(日本語訳『毒になる親 一生苦しむ子供』)
       在日本“毒亲”是“成为毒物之父母”的简称,是指那些如毒物般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父母、孩子觉得难以应对的父母。
       人无法选择投胎,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好的原生家庭让人快乐成长,顺利成才,落在不太好的原生家庭里,人也只能接受,并在接受现实的过程中去想办法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而能为人父母者,也不是在两精相搏之后把孩子带到世间,就算是顺利地完成父母角色的切换,而是需要在之后的做父母的尝试错误中不断地去修正自己所扮演的父母角色,有人能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做父母的能力,但也有不知也不觉的人,于是就成了毒亲。
       毒亲对孩子的危害极大,其实对毒亲自身的人生也是有害的,国内很少谈,近年日本社会谈得还是比较多的,在社交媒体上常常会有关于毒亲的帖子,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作一些指导。
       正视毒亲这一事实的存在,才会有更健康的亲子关系,刻意回避或美化父母的形象是不理智的,也是老套落伍的。为人父母者,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扮演为人父母的角色,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浓浓亲之情、爱之情,才是亲子幸福的康庄大道。
       分享一篇有毒亲经历的亲子问题、毒亲问题专家谈毒亲……


    人为什么会成为“毒亲”?

 混淆了父母心与控制欲


日本网友谈“毒亲”

 


把身为长女的我变成了一只抱怨垃圾箱,那是从10岁左右开始的,虽然当时幼年,但也开始步入思春期了。当时觉得母亲可怜,很同情她,但现在回想起母亲的所作所为,那简直就是虐待。母亲一边说着父亲一方亲戚的坏话,一边会反复对我说,你跟你爸是一个德行。虽然母亲会装作很担心我的样子跟我说话,但我的话,她却根本不会听,不知不觉就是在永无止境地在讲亲戚或邻居的坏话。成为大学生后,我才开始不想听了,反抗着说我讨厌时,母亲就会恼羞成怒地对我吼,你给我听着!现在我快40了,虽然和母亲保持着表面上的关系,但一和母亲说话,我就会有恐怖感。

(@网友一)



我基本上就是代替外出的母亲留在家里做家务,家事的优先顺序尤其要遵照母亲的指示,如果不遵从的话,就会被母亲当作沙袋,却无处可逃。现在,虽然独立出去了,离开了那个家,但由于没有得到母亲的允许,所以母亲便把擅自独立出去的我说成是“那家伙的女儿”,并不停地这样灌输给弟妹们,还不许我和弟妹取得联系。如果母亲要是知道我们偷偷地在联系的话,就会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弟妹们,所以我已经不和任何家人联系了,也不想和他们扯上什么关系。

(@网友二)

从上述这样的经历中可以明显地知道,在毒亲的养育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灵受到了深深的伤害,长大后也深受其害,那么,毒亲是怎么产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毒亲无法理解~~~

孩子是“拥有作为完整个人之人格的人”

说到毒亲,首先想的是“毒亲”和“普通父母”有什么不同吧。

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都会有意见对立或争吵的时候,但这并不能都说成是毒亲现象,毒亲和一般的亲子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毒亲无法理解孩子是“拥有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的人格之人”,毒亲会有着无意地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实际上不断重复以下这些行为模式的,就可以称之为毒亲。


1. 实施肉体上的暴力或性暴力的父母
 
(如、体罚或以教养之名的责打)

2. 实施精神上暴力的父母
 
(如、用粗暴的语言等将否定和不安植入孩子的心中)

3. 过度干涉的父母
 
(如、监视孩子的行动并抢先采取行动,剥夺孩子的自主性)

4. 疏于照管的父母
 
(如、放任孩子,漠不关心)

5. 追求对价值观的赞同和强制接受的父母
 
(如、将自己的价值观擅自强加给对方)


孩子在这样的毒亲身边长大,会变得没有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强烈的不安感,会毫无理由地焦躁,对他人持有不信任感。

孩子如果一直被父母否定的话,除了会变得没有自信之外,还因为被父母抢先行动,会在没有学会“由自己来判断”的情况下,就变成了大人。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和父母没有太多交流,由对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养育成人的话,孩子成人后的结婚愿望也会变得淡薄。

 



父母会希望~~~

借助孩子来消除自身的自卑感

毒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最大的原因可以认为是“身为毒亲的父母自身,也是被其毒亲抚养长大的”。

处于年幼期的孩子还不知道要否定父母,在毒亲的养育之下,会无意识地继承了那些想法,如果不注意的话,成为父母后,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手法,即使注意到了,有的则又会采取极端的完全相反的方式与孩子接触。例如,如果在疏于照管的家庭中长大的父母会担心自己是否也会变成那样,甚至会变成过度干涉。

另外,也有可能是“父母抱有很强的自卑感”。如果父母深信自己的不幸是由于自卑感导致的,那么,为了将这样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并想要消除时,就会把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或是不顾孩子本人的意愿而强制孩子接受。

例如,深信只有高中毕业文聘会活得很辛苦的毒亲,就会强行要求孩子去上大学,对进了大学后的孩子也会抱有过度的期待,这其实是起因于父母自己的人生经验的一种价值观强加行为,由于这样做而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毒亲本人往往不会有所意识。


你是不是毒亲?

——自查清单

【毒亲家庭自查清单】

以下8项中,在3项以内的,为“允许范围”,4~5项就是“有问题”的,超过6项以上的,则“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可以按以下清单对照检查一下。

1.  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

2.  抱怨多

3.  否定性的发言多

4.  听不进家人的意见

5.  不太相信别人

6.  把不利不便的事情都归咎于周围和家人

7.  在家庭之外展示给人看到的一面还不错

8.  父母自身和其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好


孩子应有的自我意志表达

——“对讨厌的事儿要说不”

除了那些因毒亲而烦恼的人之外,根据上述检查清单,应该也会有人觉得自己的父母可能也是毒亲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处理才好呢?

已经遭受毒亲之害的,长大成人后,如果经济上能够独立的话,就要考虑从物理上离开父母,如果现实环境做不到这点,那么就要从精神上拒绝并摆脱毒亲的控制。

从家庭独立出去很难的话,就要拿出勇气说把“讨厌”说出来,做到了这一点,确实可能会不再烦恼了,但有的毒亲还是会不明白被说的那些事儿吧,那样也是OK的。因为通过意思表达,可以与父母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态度暧昧的话反而会使毒亲更容易把意见或价值观强加过来。

另一方面,毒亲会把控制视作“那是一种爱”,孩子和这样的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发生虐待那样的极端事件,是很难意识到毒亲的存在的,而且,承认自己的父母是毒亲,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

如果你对父母抱有疑问,那么请自问自答一下:当你把对方当作一个个人来看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和对方成为朋友?你是否还想结婚?如果觉得讨厌的话,也是能找到产生这个讨厌的理由的,所以请根据这个讨厌的理由来思考一下是否要在这个家里呆下去。孩子的人生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存在的,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另外,对于符合毒亲条件的那些父母来说,有必要思考一下,在认为教给孩子社会规则是很重要的同时,是不是又在采取强加的方式呢?

虽然希望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为人父母之心,但是如果强制孩子接受一些孩子并不希望的事儿,那就是控制或价值观的强加于人了,父母心与控制欲之间的不同主要是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建立了信赖关系,所以,请珍视亲子之间的关系,不要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

虽然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每个人的人生并不是为了其父母而存在的。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其父母掠夺走了?做父母的,是否混淆了为人父母之心和控制欲呢?一起再来重新思考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