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都华丽蝶变:读懂南阳,读懂中国

 大宛文谈 2021-11-10

曾是京都二奶,一朝文化高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在2006年连续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市”两块金字招牌以后,在新一轮的河南文化产业布阵浪潮下,开始了在文化领域振兴的进程。十年前南阳搞“四城联创”,这两年,继续搞城市“双创”,终于结出丰硕果实(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20152017周期拟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名单),使南阳城市管理水平有了相当的提升与变化。

从西周宣王的舅舅申伯在此筑有城邑抵御逐渐强土的楚国,是谓“南土是保”,据此推算,南阳建城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盐铁论》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位于商业大都市之前位的宛城,城墙建得既高又厚。现存于南阳天冠集团院内的明远顶,就是残存的一段汉城墙遗址,南北长46米,东西宽44米,残高9米,经风雨二千多年,可见当时城墙的规模。

这几年,中原文化要崛起已经成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各界人士的共识,正像一个人力资源大区不一定是一个人才资源大市,南阳和许多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的其他地市一样,成为一个文化资源大市而非文化产业的强市。这些年有关文化的词语很流行,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文化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是。对于文化概念不管有多少种理解,共同点就是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人群对价值观的选择,这种价值观反映出来就是文化。但是文化产业就不一样了,其中必然要牵涉到政策、资金、环境、人才等多个方面的资源配置,其实说到底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和其历史积淀下来的蕴藏不一定要有必然性的关联。

比如古城洛阳是个近千年的“九朝古都”,其历史蕴藏要比郑州要丰厚得多,但是中原文化崛起的龙头在郑州。为什么要拿洛阳做比较?毕竟南阳和洛阳在历史上的高峰虽不堪比附,却绝对有着难分的渊源。特别是东汉,南阳是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号曰“南都”,实为陪都。刘秀起兵于南阳,老婆阴丽华是南阳美女,其二十八功臣宿将大多在南阳,皇亲国戚不计其数。东汉时的古南阳城门楼高大宏伟,在古城基址的西面和南面,即现在的北关以东、东关以北的区域内,到处散布着汉代的砖、瓦、陶器及陶制水管道的残片等,文化层很厚,可能是当时稠密的居民区。其北侧除冶铁外,还有冶铜、制陶等遗址,可见是大城之内的手工业场聚居区,它反映了汉代南阳政冶、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当代南阳关于汉文化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是中国汉文化的一个高峰,“南阳五圣”中有三个人出自东汉就是个佐证。

历史上的洛阳大抵是个命途多劫的如夫人,有时则是个韵华不再的继室,作为京都,虽然她的历史相当悠久,却很少是元配的正室。正室大多是西京长安,只有当西京发生战乱和政变,皇帝在那里呆不下去时,才跑到洛阳来。大致算来,洛阳作为京都的历史前后接续达八百余年,但这中间的大多数年头是作如夫人或继室的,例如东周和东汉,她们的前头各有一个显赫的西周和西汉,只有在走向衰落时,才会迁到洛阳来,在那里演完亡国的最后一幕。像李唐那样给中国带来黄金时代的王朝,其文治武功都是在长安的宫城里规划成就的,待到气数将尽时,却要跑到洛阳来收场。公元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李晔最后一次迁都洛阳。但是在唐王朝以后,她虽然也曾做过两任小朝廷的都城,但前后总计不过30 年。936 年,后唐被石敬瑭联合契丹所灭,洛阳城从此王气黯然,一蹶不振,再不曾有帝王的车驾临幸过。

如果说文化洛阳是个如夫人,靠京都恩荫的东汉南阳就是个二奶。南阳之前一直成为楚文化的受益地,尽管曾经有过作为楚始都三百年的历史,但是楚始都丹阳距离南阳古城还有着上百公里的距离,只有在作准首都二奶的这一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才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度。汉时,宛城由于处在南北交界和长江、汉水、淮河三水路与关中来往的要道上,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昌盛,宛城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商业都市之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初三发生的曹仁屠宛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城墙倒塌,门楼起火,房屋被毁,昔日高楼林立,客商云集,王侯将相第宅相望的繁华城池变成了一片废墟,百姓人口锐减,南阳从此一蹶不振,落后的局面一直延续了几个朝代。

即便是这样,由于南阳地处南北气候和地理上的分界线上,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和滋润使这里人杰地灵。隋唐时期的南阳,郡冶移穰,宛城城池虽小,仍很繁华,诗仙李白来南阳时,写下“心闲游川鱼”,“白水弄素月”,“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更写下“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的高度评判。

    自西晋八王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之后,洛阳的不少门阀世家也随之南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的开始,从此江南的经济开始崛起于中国,由于水耕比之于旱耕农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中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由此也必然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河洛地区逐渐失去了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当然,南北朝之后,河洛文化在隋唐时期一度中兴,达到了更为辉煌的高峰,自唐末以后开始没落。而同一时期南阳也开始了从高峰回落的整体态势。

    无论是北方的北宋、金、元政权,还是南方的大宋、大明政权,南阳的重要只在于成为南北征战中的一颗棋子,南阳城市的命运只有做棋子得与不得两种前途。占领者对城市的建设目标只是为了防范敌人的入侵。明、清时期南阳大修城池,明末时为李自成、张献忠所破,清时为南方的太平军、捻军所袭扰。国民党时期如出一辙,到中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阳时,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已然兴奋不已,曾亲笔写下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新闻通讯。

再等两年,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举行,届时一个惊艳世人的南阳又将呈现眼前。那时,南阳不知还会带来哪些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