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至诚之人吧,你不会吃亏的!

 谢老师工作室 2021-11-10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诚,是上天赋予的品德,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诚,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诚,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是要选择美好的目标并且执着追求。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是司马光的诚实,如果不去研究他,可能大家就不了解了。中国史学素有“史届两司马”的说法,说的是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都姓“司马”。这两位“司马”,第一位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写了一部《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二位“司马”就是司马光,司马光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资治通鉴》这部书上。正因为他是史学家,所以,他有自己的坚持,尤其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对他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一尘老师为大家分享他的两个关于诚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不敢谩语

    谩语即胡说八道之意。这个故事源自司马光的一封家信:

        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译文: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摆弄青核桃。姐姐想要给核桃剥皮,却怎么也剥不下来。姐姐走了以后,家里的女仆把核桃放到热水里一烫,皮就很容易地剥掉了。姐姐回来,问是谁剥的。我说:“我自己剥的!”这一切凑巧让父亲看见了,呵斥我说:“小孩子怎么能吹牛说谎呢!”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撒谎吹牛了。)

    不敢谩语,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是司马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这个教诲,他终身铭记,一生践行。后来,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考中进士,正式参加工作之前,请司马光给他一句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了他一个字“诚”,他说:“其诚乎!”刘安世又问“怎么做”,司马光说:“自不妄语始!”不妄语,不谩语,意思都是不撒谎不吹牛。

    故事二:至诚之心,迂回却有力

    关于“诚”字,中年之后的司马光更是做了深刻的解释。他在《迂书》里说:

        鞠躬便辟,不足为恭;长号流涕,不足为哀;弊衣粝食,不足为俭。三者以之欺人可矣,感人则未必也。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欺人者,不旋踵人必知之;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译文:鞠躬便辟,还不能算是恭敬;痛哭流涕,还不能算是哀痛;破衣烂衫、粗茶淡饭,还不能算是简朴。这三种做法,用来蒙人是能蒙到的,却未必能够打动人。君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凭的只是一颗至诚之心!蒙人的,过不了多久,人们一定会醒悟;能够打动人的,时间越长,人民就会越发信任他。)

    本着至诚之心,以最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观点,坚持理想,坚持原则,是司马光一辈子做人的准则。而这颗至诚的种子,是在他童年时期、当他低头摆弄请胡桃的时候就种下的。至诚是司马光成功的基石,是司马光打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和天下百姓的真正利器。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既然是美德,坚持就好,不讨论它究竟会不会给人生带来好处,考虑有没有好处就动机不纯了。司马光也说过,“迂夫”是不计较理想原则是否会让自己“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的。可是,今天又不少人大概都不信美德会带来成功。看在现实如此骨感瘦弱的份上,我还是想多说一句:至诚的力量就在于,它会让真诚、勇敢、与人为善,它会创造出一个“人际环境友好”型的小环境。只有在这种小环境的作用下,那些尽人皆知的成功因素,比如良好的教育、勤奋的态度、敬业精神、创造力,还有足够的运气,才能发挥出它们最大的功效。

    做一个至诚之人吧,你不会因此而吃亏的!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会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装模作样,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还没有看清楚他的嘴脸,请务必小心,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时候,我们会表现得不那么正直,但是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准则。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务必严格,不可越雷池半步。而我们平日里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加固自己的原则,明辨是非,勇于取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