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037期】优课推送 | 是“北”?是“从”?嘉绿苑中学钟人杰老师两字解读《背影》中的父子情

 傻丫头oq9h5f23 2021-11-10
图片
图片

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父亲的背影走进了朱自清的心里,也因为相似性走进了读者的心里,那个固执的,威严的却又真挚的父亲。子女们永远走在前往拥抱他的道路上。

教学

1.借助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感受父子关系的变化。

2.聚焦“背影”描写,品悟父亲形象。

3.通过“背影”,拓展阅读,体会父子间真挚而隔阂的爱。

教学

01

古字猜意,激趣导入

图片

二人相背曰“北”

“背”的初文

图中为甲骨文“北”,是“背”的初文,古时候用“北”表示“两人相背”,即人与人的实际距离越来越远,一个“北”字,对应的正是文中的这一对父子最初的距离与关系。

一个古字激起学生”猜谜“的热情,从“北”到“背”再到“背影”,课堂的推进自然发生。

图片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北”的甲骨文,提问猜字并解释原因。对父子关系产生猜测,对“背影”形成初步概念。

02

背影初探,动词串联

图片

四个背影、四个段落、四个动词,子之情寓于其中,“背影”作为线索的作用一目了然。

图片

设计意图

借助梳理全文四次背影,并在“背影”前加一个动词的过程,表述子对父的主观行为,串联文章情感脉络。

03

一人跟“从”,一前一后

图片

一人跟随曰“从”

“从”的甲骨文

图片

(1)父跟着子:靠近不能,这咫尺的距离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父面对子:试图靠近

对自己的儿子此次出行,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从接触的人到周围的环境,再到对我的谆谆提醒,无一处不体现着父亲对我的关切。这是父亲面对儿子,试图亲近的一次又一次笨拙尝试。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子背对父:距离仍存

正如这个“从”字,父亲跟在“我”的后面,对“我”说了许多话,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却像图中的人一样,背对着父亲,表示着拒绝,远远地隔开了距离。

图片

(2)子跟着父:忽见背影,心防消弭无踪

图片

车站月台:位置交换

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儿子对父亲“不以为意”,这是父亲一直在跟在“我”身后。直到此时此地,父与子的位置与距离关系发生了变化。

图片

明确:

①背影沉重,让子理解

沉重的颜色、朴素的衣料,这样的衣着,不仅是亲人离世,家道中落的沉重,也是父亲对我关心和爱意的沉重。

②背影艰难,让子心疼

“攀”得双手无力可借,令人揪心;“缩”得一脚悬空,无底可踩;“倾”得身高不够,努力攀爬。

坐上火车的儿子跟父亲的现实距离越来越远,但两颗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但最后,两颗心真的能毫无隔阂地触碰在一起吗?

设计意图

猜字并解释原因,了解“从”字结构:同样“背影”,父亲上前,儿子背对。梳理概括4、5段中父子间的此种体现。

月台看到“背影”,位置关系改变。父亲背对买橘,儿子面向凝望。联系前文所提刻画,分析沉重艰难带给“我”的情感冲击,体会此时情感关系的转变。

04

两人相“北”,一左一右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拓展延伸,借助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思考为何父子之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

明确:

①“我”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新青年,接受最新的思想,看到父亲迂腐的做派,难以接受。

②因为父亲的过错,家里变得很是惨淡,由此很不理解父亲,甚至对父亲产生怨言。

图片

在那么多能够表现亲子之爱的形象中,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择“背影”?

“父亲是承载家庭的山,文化和传统赋予其巍峨凛然不可翻越,直到地震崩塌,山还在,但子女却从龟裂的背影里看到艰难和沉重,想要触碰,双方却都无法适应太过于亲近的距离,只好在回望背影中靠近着落泪。那个固执的,威严的却又真挚的父亲,子女们永远走在前往拥抱他的道路上。”

设计意图

回顾前问“北”字,父亲与“我”的实际距离在火车出发后越来越远,但两颗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近。借助材料思考为何会远,在靠近的最后又是否真能毫无隔阂地触碰在一起,体会父子关系也是时代和家庭的缩影。“背影”存在隔膜,但也因此得以置于合适的距离里,传达出真挚温热的父亲的柔情

教师风采

钟人杰,杭州市嘉绿苑中学语文教师,202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

小编有感

      曾有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在日记中写道:“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仓皇悲戚的神情,我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中学时读《背影》,悟出父亲的爱便觉喟然。如今走上教育岗位,长了年岁,变了身份,再听《背影》一课,无法不感念那份久别之深情,亦无法不惊羡于这一课的新与变、柔且深。

古字为线,贯穿始终。钟老师选取“北”与“从”两个简单的古字,准确地定义文中的父子关系,并启发学生品悟父子之间现实与心理的双维距离。动词串联,线索了然。一个加动词的小设计,让文章的精巧结构直观呈现。儒而不弱,自成风格。在钟老师儒雅的课堂语言和不断深入的品读推进中,《背影》中的深情似乎成为了具象的弦,牵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

      于我这样一名新教师而言,这一课有太多引我深思的因素。一是课堂节奏舒缓自如,如此具有极大感动力的文章,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甚高,用恰到好处的节奏让真情课在堂上持续流转,这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二是师生互动有序有效,初上讲台,设计活动不应“为了活动而活动”,依据课文内容有所选择,尽力统整,让活动与教学“形神合一”。三是文本解读亦新亦深,用新抓手解读旧文本,这是新教师应当有的新意,但用新意承载更深刻的内容,才是语文教师真正应当追求的。

图片

本期小编:杭州市嘉绿苑中学 丁静果

审核:西湖语文周三小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