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当下的日子重读一本老书

 哪儿托新知社 2021-11-11

1

众所周知的这一场YQ已经进入了第二个14天,连长安城的形势也陡然紧张起来。每天新增的数字在不断攀升,看不到缓解的迹象,人们热切关注的拐点始终没有到来。为了控制形势的蔓延,本来早应结束的假期一再延期,全国人民渡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漫长的假期。但是这个超长的假期是以一种只能宅在家里的状态出现的,人们似乎更愿意早早的结束这种放假的状态。每天站在阳台上看出去,街道空空荡荡,我开始怀念昔日一眼望不到边的车海和拥挤的人群,因为那才代表了人间烟火气。

虽然2020年只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一个月时间里发生的事件的当量已经足够挤进年度十大新闻之列了。这一年以美国公然斩首伊朗高官开始,预示了这个不得安宁的一年。在天朝,瘟疫蔓延使得九省通衢只能以锁城来应对。非洲的蝗灾和澳大利亚的大火一点儿没有消停熄灭的迹象,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边缘,只是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毫无疑问不会变得友好了。

今天聊一下这几天看的一本书,加缪同志的一本老书《鼠\疫》。

《鼠\疫》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浑身痒痒,这是第一次由一个书名就能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感。这本书我自从买来以后也总共就看过两次,一次是2004年非典彻底烟消云散以后,再一次就是拜今年这个超级漫长的假期所赐,再次翻看了一看。

作者阿尔贝加缪,著名的存在主义者。好像“人生就是痛苦的,存在就是荒谬的”这句存在主义名言是不是他说的,懒得百度了,反正不是他说的就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兄弟们给我的印象就是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长大之后的不高兴,总是一副看破红尘的嘴脸。存在的就是荒谬的,我们还要从这荒谬中寻找存在的意义,想起来顿生人生的虚无感。

有一句历史学的重要论断,所有的近代史都是古代史。而《鼠疫》所描写的情节和场面现在看来,已经在百年之前预言了17年前的那场SAR4和当下的新冠,堪称神预言。

《鼠\疫》的故事结构不复杂,它虚构了一座滨海的奥兰小城,猝不及防的爆发了一场持续近一年的鼠疫。开始的时候,只是发现老鼠大量死亡,街道塞满了死去老鼠的尸体。政府在开始的时候不认为这是一场可以传人的瘟疫,后来随着感染怪病的病例不断攀升,政府只得采取封城的措施,防止瘟疫进一步扩散。鼠疫使得城市的所有人都身陷囹圄,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市民,都无法逃离这个城市。就像《加州旅馆》中的最后一句歌词,在这个氤氲的欢场,你随时可以结账,但是你永远无法离开。

小说的男一号里厄大夫,他最先发现了鼠疫,面对爆发的鼠疫,说出一句话。“消极无为的人太多了,但瘟疫是大家的事,人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他让我想起了那位医生,不同的是里厄大夫没有不治身亡。那天中元节,看着天色慢慢暗下来,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忽然想起了老崔的《一块红布》,于是连夜摸出吉他弹了一遍。聊以告慰这个挺身而出的平凡的人。

是的,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山的重量。

2、

小说中描绘了瘟疫阴影之下的圣诞节,货架空空,灯光昏暗,人们脸色阴沉。随着瘟疫蔓延,食品限量供应,汽油实行配给制,全市拉闸限电。此情此景,和疫情之下的九省通衢是如此的相似。与此同时,诸如葡萄酒可以杀菌、薄荷片可以预防之类的谣言四起,趁火打劫的大发灾难财的此起彼伏,也是小说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背景。鼠疫之下暴露的人性,一如2020年的今天,这先知一样的预言,让人看着脊背发凉。

“瘟\疫的火焰每天晚上都在吞噬它的祭品”,小说中是这样描述集中隔离安置场所的,这是一场生死时速。这样的煎熬,持续了整整一年。一直到最后研制的血清终于起到了疗效,人们首先把血清注入老鼠体内,消失已久的老鼠重新出现,慢慢的因鼠疫致死的病例开始减少,最终疫情终结。小说是以大团圆的结局结束的,人民重新欢腾起来,街道上再次拥挤起来。

那么鼠疫到底象征了什么?

在小说的最后,百病缠身的老人勘破了一切,“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也许有朝一日,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作者很清楚,这次鼠疫斗争的结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胜利。就像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一样,17年前的那场SAR4,没有给今天这场囹圄带来任何的前车之鉴。就像生活中的困境或者无妄之灾,即使在某一天疫情终结,人们重新摘下口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它依然潜伏在我们的身边,随时可能再次爆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意外,或者说必然发生的危机,在加缪的笔下是鼠\疫,而我们美其名曰,黑天鹅。但是面对必然会出现的无妄之灾,加缪通过《鼠\疫》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无法永远消灭鼠\疫病毒,但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永远不会熄灭。加缪虽然承认人生的荒谬,但他坚持从荒谬人生中寻找意义,坚持对人的信念和生活的热爱。

已经立春了,萧瑟的街头提醒着我们,这个冬天远没有过去,因为有些人已经埋在冬天,更多的人依然在痛苦中期盼着春天。锦衣玉食今何在?有的时候,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想想那些仓皇的湖北人,那些被隔离的归人,疫情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肺炎,是绝望、痛苦、劫难和死一样的无助,它就是生活本身。用诚实与良知与之抗争,才能映照出人之存在的价值。我们不是局外人不是孤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3

我的文字粗鄙,摘抄几句小说中句子如下:

既然一个人丧命,只有目睹其死亡,才有一定分量,那么,一亿具尸体,排列在历史的长河中,凭想象也无非是一缕青烟。

当怜悯成为无用之物时,大家就都鄙弃了。

因此,个人命运已不复存在,唯有一段集体的历史,即鼠疫和所有人的共同感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骨肉分离和放逐感,以及其中包含的恐惧和反抗。

人总还可以尽量视而不见,蒙上眼睛,拒绝面对,然而,明显的事实自有巨大的威力,最终总要荡涤一切。

我一直认为,在这座城市里,我是个局外人,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现在,我亲眼看到了,就知道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属于这里了。这场疫灾关系到我们所有人。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人很虚弱,他怕就怕这样的时刻。

苦乐全有,才算得上一个世界。

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

面对现实的那一刻总会到来,当你意识到火车不会再来,那种隔离感注定会回来,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和未来的日子妥协。

令人精疲力尽的几个星期过去了,暮色中,全城的人照样拥到街头遛弯儿,在经历了这些日子之后,里厄这才悟出,他再也不必费力压抑自己的怜悯心了,因为在怜悯已起不了作用时,人们对怜悯会感到厌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