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城中村,和不太国际化的九十年代

 哪儿托新知社 2021-11-11

01


四方城

毫无征兆的,一个叫做《装台》的电视剧火爆了起来。九十年代和城中村一下子成为网红城市,大唐不夜城以及不倒翁小姐姐之后,关于西安的另外一个标签。

把一个行政区域称之为城的,在全国来说除了北京城之外,大约就要算是西安城了。而且由于北京已经没有了城墙,这个北京城的称号在很久以前已经没有人再提起了。有鉴于此,就更显得西安城的珍贵。西安城,从来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千年帝都自不必说,厚重的城墙和钟鼓楼就是它行走江湖的名帖。

02


我思念的城市

有人说,一场大雪,就能将西安城变成长安。

多年以前的一场意外,不得不连夜从外地赶回。夜色中一路狂飙,车窗外的凄冷的秋雨更加加剧了伤口崩裂的疼痛。雨中,一切都是黑漆漆的,那些建筑物有的亮着灯,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冷冰冰的机器,雨水淌下玻璃时,那些建筑被扭曲成张牙舞爪的庞然大物,形状狰狞,如鬼似魅。我感觉自己的心一直在往下沉,往下沉,沉到无尽深处。

过了潼关,雨停了,我就开始憧憬那一刻的到来。

某一刻,我终于透过车窗看到远处影影绰绰的灯火勾勒出的城墙的轮廓,以及箭楼上巨大的灯笼。那种终于回家了的感觉,彻底被击中,眼泪不可抑制的就下来了。辛弃疾的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必须承认,穿行在其中的某个时刻,我曾与他共情。

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

当大唐不夜城亮起如昼的灯光,当无数外地人涌向大雁塔,只为牵到不倒翁小姐姐的小手,当各种陕西美食的视频席卷抖音和快手,西安本来的样子已经逐渐消失在互联网的洪流之中。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被贴标签的时代,西安城也无法例外。

除了网红,西安还剩下什么标签?《白鹿原》里的黄土高坡,《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好则好矣,但是缺一些什么。我想缺的是我的九十年代和这座掩灰的四方城。

就在《装台》充上热搜的时候,刁家村早已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刁家村小区,刁顺子可能也已经回迁。鉴于西安日渐高企的房价,老刁家凭借那一院子房子,现在也可以说坐拥千万资产,生活不再艰难。城中村,终将随着拆迁,慢慢消失在历史的巨轮中,烟尘腾起,最终归于平静。亦如《装台》之前无人知装台,大家只看得见台上的热闹。

03


九十年代

为了发展,这座城市已经准备迫不及待的清理一切有关情怀和惬意的记忆。

师大路拆了,二府庄拆了,后来听说书院门也要拆了。拆吧,你们开心就好,拆出一个网红之都,拆出一个一线城市。西安,我身后这座辉煌的城市,它变得这么快。30年的时间里,它已经从灰色的古城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虽然我从未离开,但是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回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

人到中年,生命就像刀削面师傅手里的面团,看上去光滑而完美,而岁月就像他右手的锋利的小刀,一刀一刀无情的削下去,一个个的日子就飞了出去,生命的面团也就越来越小。

不过在那个时候,我和城市都处在年轻的时代。 

无论我们曾经拥有的九十年代是不是最好的时候,都已经永远的过去。曾经我认为四十岁遥不可及,而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有我们无法想象的美好,总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现在,我就呆在我的未来,我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除了更老,除了更加怯懦,我们的梦想依然遥不可及。

----永远热血沸腾,永远热泪满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