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70: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机理

 hjh2004 2021-11-11

图片

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规模和强度、类型和布局、利用方式三个方面。三者的变化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图11)。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城市地表热环境,从而导致热岛强度的地域差异。工业用地密集分布区、建筑物密集分布区及人流密集的商业区绝大多数是城市高温区和强热岛中心;而大量植被覆盖区域、水系、湖泊以及城市周边郊区则大多成为城市的低温区域。

一般而言,高密度居住区通常成为强热岛区。这些地区楼房密度大,建筑物之间距离较小。白天太阳辐射照射在这些建筑物墙面上,这些墙面不仅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而且还向四周反射长波辐射,使得城市中建筑物与建筑物,墙壁与墙壁,墙壁与地面之间进行多次反复的吸收辐射能流,为城市热岛的形成积累了所需的热量。到了夜间,这些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建筑物又能有效阻挡城市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发,使夜间长波辐射的热量仍保留在城区,从而易于形成热岛效应最强的热核区。相反,在商业区和高楼住宅区,楼间空隙大,道路宽,建筑密度小,且楼间的峡谷风使热量容易散发,故热岛强度比高密度居民区弱[8-9]。

图片

由于水的热容较大,温度升高缓慢,因此水体的温度相对较低,城市中的江河湖面往往成为低温或较低温分布区域。

许多研究都证实:植被覆盖水平与下垫面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植被降温效果夏季好于春季;当然,植被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也受到下垫面结构的制约。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植物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其叶面的蒸腾将水分以气态形式发散到大气中,造成周围空气湿润和气温变化,同时也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气温。尤其是大面积的绿地(包括由城市中以绿化为主的各级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庭院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等所组成的绿地系统) 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学性质,促进空气的冷却及循环流动,从而对分隔热岛和限制热岛的扩散起到了较显著的促进作用[15-17]。

图片

因此,城市中的园林绿地能形成低温中心或低温带。研究表明,当一个区域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0%,热岛强度明显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热岛缓解现象极其明显[18]。

图片

以上内容来源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