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名叫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位25年,61岁去世。他的老师夸赞他好学上进、诵读过目不忘、聪颖过人;他的儿子道光帝继位,给了他的父皇“睿皇帝”的谥号,可见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不管别人如何夸他,嘉庆帝却自认为悟性迟钝。 作为一代帝王,嘉庆帝是谦虚吗?我们从他在选立皇太子和册立中宫皇后这两件大的事情上面,看看他的做法是否聪明,是否确实如他所说的“悟性迟钝”呢? 从清朝宫廷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立太子和立皇后之间,本身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问题。因为他的皇二子晏宁并非皇后钮钴禄氏亲生骨肉,如果嘉庆帝册立晏宁为太子,再册立钮钴禄氏为中宫皇后,一旦他驾崩,中宫皇后就变成了太后,那么太后如果有自己的儿子,一定首先考虑,对太子的继位就会构成很大的威胁,也很可能产生乱政的局面。 所以像这样的事情,明智的皇帝是一定要避开的,可悲的是,嘉庆帝错走了这步险棋,致使他身边两个至亲备受煎熬。 这也难怪嘉庆帝,因为晏宁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子,他要文有文要武能武,是被爷爷乾隆帝和父皇嘉庆帝同时看中的最佳接班人选。 钮钴禄氏出身名门,是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大清第一功臣)的后代,《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她的父亲是额亦都的五世孙。而且她比颙琰小16岁,深得颙琰的喜爱,一入宫就被封为侧福晋,嘉庆帝一继位又被册封贵妃,位居仅次中宫皇后,这也是宫中绝无仅有的特殊待遇。之后她又为嘉庆帝生育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皇子,这在嘉庆帝后宫中是没人能比的,所以他在嘉庆帝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此嘉庆帝面临着取舍两难的问题。 乾隆帝去世,嘉庆帝开始亲政,身边这两位最优秀的人是他面对的最大难题。嘉庆帝在亲政之后,首先按照祖制,密定了他最中意的皇子晏宁为皇太子,放在了特定的匣子里,按理说这种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可是,钮钴禄氏怎么办?应该册立为中宫皇后吗?如果这样做,就有可能在他驾崩后出现动乱的局面。 这时如果嘉庆帝清醒些,借鉴一下清朝历代皇帝经验教训,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他的太爷康熙帝在册立了第一任皇后,孝诚皇后之子允礽为皇太子后,只册封了孝昭皇后,孝昭皇后命短只做了半年皇后。她去世后,本应册立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表妹佟佳氏为中宫皇后,可是康熙帝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册封他的表妹为皇贵妃,致使中宫长达几十年没有中宫皇后。 他的父亲乾隆帝也是30多年没有中宫皇后,其实他的母亲当时也很得宠,之所以没有册封他的母亲为皇后,是不愿意被人们猜测皇太子的人选,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纷争。 况且,嘉庆帝也应该感觉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早在嘉庆五年,钮钴禄氏还是皇贵妃的时候,就有人打起主意,认为皇贵妃这么得宠, 皇太子一定非她所生的儿子莫属。所以就有人找机会送礼巴结他的儿子,因而发生了“永锡送礼案”。 嘉庆帝得到奏报,仔细分析大吃一惊,突然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这是有人在揣测储君到底是谁,皇帝心中的秘密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是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揣测的。揣测皇储是很危险的事情,闹不好就会形成党派之争,为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他严惩了送礼之人。 照理发生这样的事情,嘉庆帝应该警觉了,皇贵妃还没有被册封皇后就有人开始推测巴结了,要是再把她封为皇后的话,人们更会认定皇太子一定是钮钴禄氏所生皇子无疑,那样的话,局势就会更加的复杂。 遗憾的是嘉庆帝没有考虑清楚,还是如期举行了册立中宫皇后的礼仪。 他也不动脑筋想想,为什么康熙、乾隆的帝王后宫都不这么完美,而自己既册立了太子,又有了中宫皇后,表面看来确实够完美。殊不知,他的这个决定已埋下巨大的隐患,而他却浑然不觉,可见真是如他所说悟性迟钝。 嘉庆帝当年的决策是否正确,在他驾崩后得到了验证。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暴亡避暑山庄。 这时按照大清家法,住在圆明园的皇后钮钴禄氏升格为皇太后,符合规定。重要的是,由于新的帝王没有上位,在这权力真空的关键时期,皇太后可以出来主持皇太子继位事宜。 如果嘉庆帝已经秘密立储,按照遗嘱执行倒也好,可是晏宁心里不能确定皇位就是自己的。而且他心里也更清楚,皇太后也有两个皇子,虽然还小,但也没有把握确定皇太后会不徇私情,拥立自己为皇上。 不过还好,早在嘉庆四年,嘉庆帝已经秘密立储君,打开诏书照遗嘱执行就可以了。事情就这么凑巧,在这关键的时候,当年嘉庆帝秘密立储的诏书盒子却找不到啦!而且嘉庆帝应该随身携带的副本,搜遍全身、找遍寝宫,也找不到,这可怎么办呢?大家慌作一团。 于是,对于由谁来继承皇位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晏宁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当机立断,马上派人找太后,让她表态。这个时候太后也很纠结,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边是最有资格担当重任的晏宁,形势异常严峻,如果决策失误,很可能发生内乱。 关键时刻传来消息,诏书找到了立晏宁为皇太子。尽管皇太后对这个结果有很大的疑问,但也必须照办。 也正是由于嘉庆帝这个错误决定,不仅差一点发生了动乱,也让道光帝和皇太后从此不可避免地有了隔阂。 对于钮钴禄氏,虽然被尊为皇太后,道光帝也会按时来问安,甚至重大节日会给自己上徽号,表示皇帝的孝顺,但毕竟是表面现象,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太后最关心的为自己百年后建陵问题始终不给解决。而且更为可气的是,道光帝竟然为自己修建了三处规模宏大的帝陵,却不肯为太后修建一处,这意味着太后死后将面临死无葬身之地的尴尬处境,这在清朝的皇帝中还没有这么对待太后的先例。 对于钮钴禄氏的儿子绵恺,道光帝更是严苛,先后进行了四次无情的惩戒。 第一次是因为绵恺的福晋,在宫中参加完活动回王府时,理应走偏门,结果大胆走了中门,被人参奏道光帝后,罚了五年的俸禄,太后求情后,才部分宽免。 第二次是因为私自结交太监,并在王府中私自养起来,这件事被告发后,绵恺由亲王降为郡王。 第三次是为道光帝的孝慎皇后办丧事,绵恺本来想通过大办皇后丧事来取悦道光帝,改变自己的处境,所以格外卖力。没想到自己的一片热情,得到的却是道光帝对他如此大办太夸张的不满。 第四次是因为绵恺被举报穆齐贤被因故囚禁。道光帝命郡王载铨和军机大臣穆彰阿处理这个案子,最后总结出绵恺三宗罪,革去了他的一切职务,并重重地处罚了他。 总之无论绵恺怎么做、做什么都不对,经过这么多次的无情打击,绵恺彻底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才44岁就患病去世了。 综上所述,如果不是嘉庆帝这个错误的决定,秘密立了皇太子后,又立中宫皇后,道光帝和睿皇后的人生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挫折,钮钴禄氏母子也不会有这样的遭遇。由此也可看出他自认为的“悟性迟钝”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了。” 作者:斜阳醉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