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借姜子牙声望平叛,却为日后齐桓公称霸创造了条件!

 品读二十四史 2021-11-12

周武王去世以后,在当时的周朝,最有权势,最依仗的,其实就是周公、姜子牙和召公奭三位了,这一点从周武王分封诸侯就能看的出来。召公奭被封到最东北的燕国,姜子牙被封到最东边的齐国,周公所封的鲁国,在当时来讲,也是靠东又靠南的位置,这都是周朝的边疆地带,抵御东夷、北狄以及南蛮的要塞,至于西戎,则由周国自己负责。

现在周成王年纪幼小,周公做代理天子,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在都城散布谣言,说周公有心做真天子,会对周成王不利,这个话啊,其实就是说给天下诸侯们听的,说的再具体一点,也就是说给跟周朝关系最密切的齐国姜子牙和燕国召公奭听的,因为只有这二位,才最有资格跟周公较劲。对于这一点,周公的心里非常清楚。

据《史记》记载,周公分别告诉姜子牙和召公奭,我之所以敢这么丝毫不避嫌的做代理天子,就是害怕天子幼小,会有人趁机对周朝不利,那样的话,作为执政大臣,我就没法对兄长以及列祖列宗们交代了。周国经营了这么多年,特别是古公亶父、季历和姬昌三代人,他们耗尽了心血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武王去世的太早,新天子太小,为了让周朝的天下稳固发展下去,我必须要这么做。

按照《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最早封的就是姜子牙,姜子牙没有留在都城治理国家,而是早早的就去齐国封地上任了。按照这个来推断,此时的姜子牙和召公奭,虽然身居高位,可应该都在自己的封地齐国和燕国,周公应该是派使者分别向他们二位表明心迹的。

姜子牙和召公奭都在封地稳稳的当诸侯,周公因为要代替周成王治国离不开,他就派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上任。临行之前,周公对儿子是千叮咛万嘱咐,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天子的叔叔,可以说身份非常尊贵,可我还是会洗一次头三次停下来,吃一顿饭三次吐出食物,就是为了及时接待来拜访的人,唯恐错失得到贤人的机会。你去了鲁国之后,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觉得自己是诸侯而慢待士人。

为了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国家,周公可真是操碎了心、累断了腿、腰板差点没整毁,可他的那两个兄弟并不领情,你那样做是别有用心,累死你也活该,最后他们干脆同纣王的儿子武庚一道,联络淮夷部落造反了。

对于武庚等人的这次叛乱,《史记》中记载的比较简单,一般的史料认为,作为纣王的儿子,武庚始终是心有不甘的,管叔鲜和蔡叔度名义上协助武庚治理商国遗民,实际上是在监视武庚,现在那二位对周公不满,武庚这才趁机怂恿他们一起叛乱。至于叛乱的主力部队,是位于东部和南部的一些方国,那些方国本来同商朝的关系若即若离,所以周朝建立以后,他们对周朝也不存在依附关系,在武庚的各种好处诱惑之下,起兵了。

这次叛乱的规模不小,周朝刚刚建立,如果不能及时把这股邪火压下去,那后果不堪设想,毕竟天下那么多诸侯都在眼巴巴的看着。周公想的很全面,他以周成王的名义,给东方齐国的姜子牙下发一道命令,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五等诸侯,九州之伯,只要有罪,你都可以讨伐他们。

周公这一招用的非常巧妙,给予齐国极大的权利,这首先就安抚和稳住了齐国,让最大的诸侯国不会有异心,而后又借齐国的声望和实力来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诸侯国。当然了,许多年以后,姜子牙的后代齐桓公横空出世,他拿着周成王给予的这个权利,对不服气的诸侯名正言顺的征讨,成为实际的天下霸主,这肯定是周公想不到的了。

我们还是回到周公平叛的时代,在授予了齐国极大权利以后,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发兵,同另一位弟弟康叔一道,征讨两位兄弟以及武庚的叛军。经过了异常艰苦的战斗之后,叛军终于被平定了。

周公下令,杀了武庚,斩了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对于商朝的遗民,还是要大度一点,周公把弟弟康叔封在商国的故地,管理一部分商国遗民,这就是卫国,康叔就是卫国的首任国君。武庚死了,可商国的祖先总要有人来祭祀的,就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封在了宋地,让他管理另一部分商国遗民,微子就是宋国的首任国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